文/盧明正

11月7日中午,位於基隆長安社區的七美教會,傳出陣陣令人垂延三尺的飯菜香。主廚張秋永、陳昆煌響應基督教芥菜種會「2019芥助網鄰舍節」共享共好的理念,化身一日志工,進到七美教會的廚房,精心料理美味菜餚,並送餐關懷社區中有需要的居民。

七美教會成立於2002年,為芥菜種會社區共好點之一,長期關懷社區弱勢家庭和獨居長輩。由於教會位於基隆市七堵區,且會友多為阿美族人,故以「七美」命名。

6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需要大量勞工,而基隆港漁業發達,工作性質與阿美族海洋文化接近,故吸引花蓮、台東一帶原住民到此移居。根據基隆官方統計,遷居至基隆的原住民主要從事勞力密集工作,如今已綿延第三、四代,基隆也逐漸發展出傳統與創新融合的文化與生活方式,成為都市原住民在原鄉之外的另一個家。

愛心主廚料理阿美族傳統風味

將刺蔥與馬告等阿美族傳統辛香料入菜,刺蔥涼拌海鮮、檸香馬告豬排刈包等別具風味的料理一一上桌,另外還有特殊甜香氣的紅糯米蒸飯,不禁讓人食指大動。張秋永、陳昆煌兩位主廚關心居民的營養需要,還特別添加地瓜的營養成分,並親自送餐關懷長者及困難家庭。

愛心主廚張秋永(右)、陳昆煌(左)在基隆七美教會下廚料理原住民風味餐。(照片來源:盧明正)

「張伯伯好,這是我們一點點的心意。」張秋永親自送餐至74歲的張清寶家中。張清寶早年離鄉來到基隆,從事挖媒礦、跑船與做木工的工作。可是,他現在視力變差,無法搬重物,當年做木工使用的長榔頭,早已掛在客廳牆上佈滿了灰塵,目前獨居在租來的平房裡,教會也協助他申請政府中低收入戶,生活勉強可過。

「蓋了一輩子的房子,卻連自己的房子都沒有」,66歲的高明喜兩個月前因肺部疾病住院,他說病好了就要繼續做木工;另一位高齡80多歲的陽姓老婦人,平日要幫忙照顧曾孫,感謝教會長期的關懷,對於能夠吃到主廚烹飪的家鄉料理,在初冬的日子裡格外溫暖。

另一位受關懷者張珍珠,她的先生曾在芥菜種會花蓮習藝所接受職業訓練,兩年前因病倒下成為植物人,張珍珠回想先生曾與她分享年少時在習藝所受助的點滴,彷彿歷歷在目,如今,張珍珠協助教會參與芥菜種會社區食物銀行的服務,心中滿是感恩。

張秋永有感而發地說,人生旅途不一定順遂,很高興有機會用自己的專業來服務需要的朋友,他非常認同芥助網共享共好的理念。陳昆煌也說,他以為家人做菜的初衷來擔任社區共好志工,看見基隆在地的需要,也思考自己未來如何為自己所居住社區盡一份心力!

七美教會共好點 關心社區鄰里

七美教會執事林明義表示,基隆地區有許多原住民因為就業、就學困難,需要社會大眾的關懷,特別是獨居長者及單親家庭,因此連結愛心團體來給予需要者在生活及心理上的幫助。教會與基督教芥菜種會長期合作,並從食物銀行及轉運站獲得肉品、菜類等生鮮食材,以及乾貨食品、日用品等,這些物資讓貧困者獲得生活上的即時幫助,也讓社區鄰里的愛心散播給需要的人。

同樣是來自花蓮阿美族人的林明義觀察,基隆的都市原住民,年輕時多半從事跑船工作,年紀大一點者有些曾參與挖礦。由於船員薪資常被剝削,有人趁早改行做木工或開拖車,生活狀況普遍不好。目前七美教會關心的對象,大都是單親的原住民家庭,由於經濟力及學歷都比較薄弱,能找到的工作都需要付出很多勞力,更不幸的狀況,是因職災受傷,工作無法持續,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生活陷入困頓,因此七美教會主動轉介社福資源,並提供他們食物與物資協助度過人生低谷。

愛心主廚陳昆煌(左1)和張秋永(左2)製作原住民料理,在基隆七美教會執事林明義
(左3)陪同下,攜帶生活物資探望長安社區的原住民。(照片來源:盧明正)

芥助網進入社區  關懷弱勢家庭

芥菜種會執行長吳小萍表示,芥菜種會長期致力於原住民服務工作,10年前開始投入社區服務,透過兒童認養與社區食物銀行,幫助5千多名經濟困難家庭兒童,提供逾30萬公斤的物資投入社區服務。今年以「芥助網」號召近9,000間愛心店家、夥伴教會成立「社區共好點」,為社區弱勢家庭、兒童、婦女、長者拉起即時、就近的福利網。也期望透過11月28日至12月25日的「2019第一屆芥助網鄰舍節」巷弄嘉年華系列活動,向社會大眾傳達關懷鄰舍、互助共好的理念與價值。

關照弱勢家庭的需求、建構社區支持的資源,可以讓需要幫助的人在往下墜落的同時,有一張防墜安全網接住他們,並透過社區資源連結,尋回在地生活的養分。在社區間注入更多尊重、友善與溫暖,讓這張社區的防墜安全網的縫隙更小更少,居民共同接起每個需要幫助的生命,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付出行動並且努力的方向。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社區食物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