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佳楓

不少人知道,位於台南市新營區的「新營社區大學」與「曬書店」,彼此間有一層微妙關係,讓人不禁想問,為何忙碌的新營社大還要開一家經營不易的獨立書店?但大家也都知道,到新營社大上課的學員,往往不經意就成為曬書店的顧客;而曬書店的顧客,也常常一不小心就參與了新營社大的課程與社區活動。

如果說,新營社大是社區的行動組織,曬書店就是社區的眼睛,來店者可以透過這家店看到社區的各種風景,這是一間不市場導向、堅持公共參與、以文化資產為主題,並且與社區居民共同生活的書店。近年來,新營社大以文化資產做為發展主軸,曬書店的選書也隨之以文化資產為主;前者負責社區培力,後者擔任匯聚社區力量與傳播的角色,以喚起社區居民公共意識及行動參與。

曬書店成為社區大學親近社區的連結場域,右下圖右2為新營社大張文彬主任(照片來源:新營社大)

書店與社大聯手 讓參與族群更多元

曬書店不只是一家賣書的店,它同時也是「新營市民學堂」,被定位為看冊、食茶、聽演講、話仙、遊覽、買土產場域。有人好奇何謂「話仙」?指的是健談、能聊也愛聊的人,也可以說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曬書店的成立,除了活化老屋的意義外,就是希望聚集這樣喜好的人,用輕鬆的心情交流匯聚,一同關心社區。

新營社大主任張文彬提及,當初成立曬書店,除了它和社區大學具有同樣的社會意義外,書店又比社大更容易為居民所親近。社大因體制框架發展有限,參與的年齡層也偏高,但曬書店是個自由進出的地方,參與者與連結更為多元,且書店機動又即時的特性,正好和需要提前規劃課程的社區大學互補。曬書店的「曬」,取自英文「site」的諧音,有節點、交會點之意。書店除了辦理講座外,還有深受民眾喜愛的手藝課,讓參加的居民得到DIY的成就感外,也強調在地取材,以喚醒學員的社區記憶。

社大學員深入當地學習(照片來源:新營社大)

文化資產並不遠  就在我們身邊

今年七月,曬書店推出一系列「新營社大文化資產系列講座」,以因應近年來文化資產的發展主軸。新營社大透過開設相關課程,邀請在地從事工藝、藝陣、民俗、建築等傳統文化的工作者,分享豐富的文化資產型態。

聽到「文化資產」,例如文資保存、抗爭、文資法、威權文化資產政策等,可能會讓人先退三步。讓人不免奇怪,新營社大要以文化資產為發展主軸,不是跟開書店一樣自找麻煩嗎?

其實文化資產沒想像中那麼難,張文彬說明,大至公園,小至一棵在地人常聚集的老樹,或是當地耆老的智慧,都是文化資產的保護目標。文化資產是居民日常生活的累積,關乎在地人的情感連結,因此不論是有形或無形,都是社區的寶藏。在他的碩士論文《文化資產如何轉動社區大學?:一個行動者網絡觀點》中是如此定義「文化資產」:社區(裡的)「文化資產」、社區「文化性」資產、「社區性」文化資產,其中「社區性」文化資產裡,指的是只要是社區民眾具備共同記憶、情感與共鳴的有形或無形資源,即使是一磚、一瓦、一棵樹、一條水圳等,都是「社區文化資產」。

社區大學其實是最早產生青銀共創的學習場所(照片來源:新營社大)

他提及,社區文化資產強調社區認同及居民參與,這和社區大學推動地方學的理念精神不謀而合。而社大的當代使命就是重建地方文化生態系統性,因此,無論是社大的地方學或社區文化資產,所面對的都是文化發展的議題。

張文彬回憶約15年前,新營社大剛創立時困難重重,一方面想著要如何自給自足,另一方面又擔心課開不成,根本無法考慮很多理想性的問題;而在辦學前幾年,新營社大也說不出自己的特色和定位。之所以會發想以文化資產為發展主軸,是因當時張文彬正在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進修,與師長及同學討論激盪而出的想法。「這是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因此,只能且走且戰,以實驗教育的精神來行動。」在地方學的脈絡下,新營社大開始了這個在地實驗,也讓運作中的公共參與有具體目標。

開設課程講座  回應文化資產精神

新營社大目前開設的課程與講座,均會思考如何回應「文化資產」的精神,但同時也考量學員的接受度。例如「希望的空間:地方歷史×當代藝術×我們」這門課,除了會帶領學員關注歷史主題外,也會提供地方史的題材,透過閱讀、對話與空間走訪,幫助學員連結在地,再以行動回應地方。

另一門課程「小村有元氣:在地新生活實踐」,則帶領學員拜訪新營及周遭專門領域的社區人物,例如建築師、技藝傳承者、社區產業經營者等,這些人可能是原本就居住當地、返鄉或移居,學員在訪談中瞭解受訪者留在偏鄉生活的原因,進而透過書寫或影音記錄其生活觀與價值觀。

而「在家鄉旅行:地方文化踩線團」這門課,是用旅行的方式引導學員認識自己居住的社區,學員透過探索,規畫自己的旅行地圖,因此每個人都會發展出不一樣的路線與景點,可能都是具有歷史價值或對當地居民有重要意義。

新營市大社大學員參觀全台最完整的活版印刷博物館「新營糖福印刷廠」(照片來源:新營社大)

張文彬表示,除了課程及講座外,社團是社大課程發展的進階型態,自主學習性較強,或許有老師引導,但主要是由幹部及社員討論學習內容,凝聚彼此,並實際參與行動,其發展過程就是不斷提升公民意識。面對社團經營的問題,張文彬說,新營社大的社團發展雖非強項,但目前也有多個社團在進行,例如這兩年較為活躍的社區劇團,採取即興表演的形式,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演員以自身故事即興創作劇情。透過邀約演出,學員被看見、被肯定,不但是活躍老化的好方式,也讓常民生活與文化透過演出被更多人認識。

十多年過去了,當初這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如今已在兩旁開出繁茂的花朵,人們在其上往來行走,傳遞著一個又一個在地生活的故事。藉由旅人的口耳相傳,相信這些社區寶藏的光芒,將會繼續在眾人面前熠熠生輝、閃耀綻放。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50+就業培力計畫|☛

☛|青少年社區關懷行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