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維棕(汐止文化網創辦人)

行動裝置大肆盛行,由英國工業設計師Jonathan Ive設計的iPod,近年來捲起狂潮,短短幾年間創造出超過千億美金的產值。這樣一個創意十足的設計,不僅帶動產業發展,其所帶來強大的創意產值,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一個文化創意的產品,絕不是一般倉促成軍的隊伍所能完成,而是一個專業設計和產品開發團隊深邃的文化粹煉。透過對一般民眾消費習慣的敏銳觀察,並對當下大眾文化與產業發展之深入體會,才能創作出卓越的文創商品。

創意需要奠基於知識、經驗與技術,更需要有一群具有創意的伙伴,以及勇於投資且眼光如鷹的投資者。特別是文化產業的創意,更要先把抽象文化轉譯成具象生活,再轉化成文創產品,以融入生活中。

文創不是口號也不是活動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聲囂塵上,大家喊著要文創,而在小鎮或社區推動文化,確實需要創造利基和產值來支撐文化活動和生活所需,但現實中看到的文創,不僅成功的不多,存活下來的也很辛苦在經營。畢竟談文創的人大多是文化工作者,在寡窳的資源下的確不易;還有更大的困難在於人才不足,同質性太高的人聚集一起,有很多盲點,缺乏縱向與橫向的交流,也缺乏專業知識與經驗的提供,自然缺乏走向成功應有的素質。

文創學習的過程,可以為個人、企業、社區與社會累積龐大的資本,這個資本包括:知識資本、經驗資本和社會文化資本,這些資本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像火山爆發一樣,瞬間帶來不可限量的影響,iPod和iphone就是明顯的例子。這個創意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甚至影響了人走路的樣子(低頭族)。這說明透過文化創意之實踐,人的生活與經濟發展會深受影響。

長期從事地方文化工作,看到大部分人談文創時,講的就是活動,幾乎辦活動已成為文創的王道。辦活動固然重要,也是文化推廣重要的手段,但是辦活動就是不斷的叫人花錢、花資源、花體力,甚至花資產,而它也是目前政府提供資助的主要管道,要拿政府的資源,就要寫活動計畫,計畫愈大經費愈多。然而,當辦活動成為主要,誰還能花心思做真正的文創?甚至有些文化藝術行銷公司會把辦活動做文化推廣當成賺錢法寶,長期來看,對地方文化的幫助有限。

從事文化工作20多年,很幸運碰到很多很有格局的企業家,也碰到很多具備理想的創意人才。這些經驗讓我深深體會,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讓在地文化找到出口,讓文化成為可以創造產值的文創商品,是從事地方文化一條不歸路。如果不在創意的核心下功夫,成天僅以辦活動作為文化推廣的主要方式,都將如短暫秋風,即使萬紫千紅,也會在短時間內被冷冽的寒風吹得東倒西歪。

汐止老街賣老唱片的陳吾合(左),店裡如數家珍,唱片行宛如音響史博館,透過文創的手法可以吸引許多年輕人來訪,成為社區觀光產業的特色。(照片來源:鄭維棕)

文創是一條必行的不歸路

推動在地產業的創意,的確是一條艱難之路,資源與人才的缺乏問題都需要克服。推動社區文化的人,所學多為人文領域,也沒有做生意的經驗,要做文創,產品規劃、設計、行銷,甚至品牌推銷,在在都是關卡。另外,網路行銷也是作文創很好的利器,偏偏網路行銷也是大多數從事社區文化工作者的弱項,隨著網路技術日新月異,一般推廣社區文化者卻感到愈來愈難觸及。作為地方文化工作者,在地方推動文創時,除了強化結合各種人才共同效力外,更要善加利用網路工具,成為文創的推手。

要讓文化如活水,並且在地方生存,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持續性的收入,最好讓文化可以創造產值,而走向文創之路,並讓文創植入在地人的生活中,讓推動在地文化,成為促進在地經濟很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