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怡資(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災時所發生的問題,像是把照妖鏡,如實的反應原本該地域社經體系的弱點,而這些問題很常就發生在社會與經濟的交接面。2015年剛到日本的我,想瞭解當地在社區和校園的防災作為,得到的總是「並沒有做得多好,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這樣的初步回應。一開始以為是文化習慣的不同,如今想來就是一種日式的回覆。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人往往先從在地的人事時地物談起,而不直接回答防災方面的工作。當時感到不解的我,在執行防災工作多年後,漸漸懂了。防災怎麼做才算好?做得好能夠說嗎?防災若不從防災面向著手算不算防災?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日本人的回答很適宜,因為只有深入瞭解自己社區的狀況和問題,回到本質,防災才算做得好。

行動工作坊  體驗「做」防災社區

那年的夏天在京都,我參加了一場倡議行動工作坊「sds2015-kyoto」,由不同的團隊在為期3天的活動中,透過參與者的討論與設計,針對自己有興趣的課題提出解決方案,全程可在活動場域內外進行施作。我參與的組別是「以京都公寓為對象的安心設計:以防災面為中心」的主題,由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多納裕一教授提出此議案,參與者包含防災專家、居民、社區工作者、保險業者、研究生等。因這個議題需要對京都的災害風險和公寓居住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所以使用「四面會議」的討論方法,讓參與者體驗如何從無到有「做」防災社區的過程。四面會議發源於鳥取,這是一種讓大家都可以在過程中把自己意見寫下來的方法,減少只有一個人發言,或是有人不敢發言的狀況。配合不同層次的意見交換,完成大家的共識。活動中,四面會議起源的設計者寺谷篤志和平塚伸二這兩位「做社區」的達人,也一同與會指導。

四面會議的討論過程(照片來源:林怡資)

活動第一天,先由防災專家帶領我們瞭解京都的災害潛勢,不僅有地震,也有水災伴隨土砂災害的威脅;下午進到公寓,感受當地的時間感與環境氛圍,並且聆聽社區媽媽談論社區狀況。從中得知社區的活動與居民關心的事件,例如公寓形成新的地緣關係、鄰居彼此不認識沒有親切感、大部分的住戶是有小孩的青年世代等,也了解到年輕媽媽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安全,以及孩子臨時照護的問題。

我們彙整這些資訊,選擇社區目前最在意的議題「在意孩子們的安全」,透過四面會議具體化實施策略。最後設計出的方案,是一個「安心」的發想,這個概念是只要看到誰都可以打招呼的社區,希望能吸引到30~40歲的年輕父母。此設計結果獲得專業人士與現場參與者一致的讚賞,獲得最佳方案的殊榮,並在工作坊後於公寓社區的交流會中,提供給當地人參考。此過程正呈現出日本人「做防災社區」的理念,怎麼說呢?

解決社區問題的提倡方案(照片來源:林怡資)

四面會議:連結鳥取智頭的地方事

讓我們回到四面會議的發源地──鳥取縣的智頭地區開始談起。智頭早期以杉木為主要產業,和許多山區的社區一樣,面臨人口逐漸減少的處境。1997年配合政府「零分之一的社區運動」增加當地村落的活性,透過民眾討論,以「想要來這裡生活,住了會豐盛且開心」的理念,每個人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從「零」往「一」的方向踏出第一步後,當地也發展出個別特色。而四面會議的討論方法,就是在這個機緣下得以成熟。寺谷篤志先生是當地的靈魂人物,他因故回到家鄉擔任郵局局長,從自己可以做的事開始,發展出向日葵運動。這個運動是由郵差擔任送信兼宅配員,透過送信,也同時遞送長者所需的日常用品。

進入智頭所見的杉林(照片來源:林怡資)

鳥取智頭的例子很符合目前日本談地方創生的案例。有家在地麵包店發酵對麵包的經營理念,反省以量產利益取向的製作生態,進而提倡從邊陲出發的慢革命;社區居民共同出資建造讀書會空間,建物的設計適合全家參與,使大人能討論、孩子能玩耍;建十年便廢校的小學,現在變成社區活動中心,可租用為工作室,且設有社區媽媽餐廳;部分民眾的空閒老宅,由當地政府進行修繕,變成日租民宿,而防災的議題當然也有居民重視,並對環境進行瞭解與準備。

反思:防災社區只做防災嗎?

四面會議的討論法,有許多從「做社區」達人歸納的社區法則,也可以應用在防災當中,因為,防災就是社區的議題之一。例如「A*B=C法則」,指的就是兩個人討論就會有不同的想法,若只有一個人是無法產生變化的;「相逢即是有緣」是指相信在宇宙中讓你接觸到的人事物,在遇到時誠心相對,盡量去圓滿;「個體與整體相互影響」表示個人和社區整體都是相互連結的;「重要的是人財不是人才」,意指重點是要大家一起做,不是只有一兩個人做;「2的n次方=無限大法則」指的是眾人力量無窮大;「用語言補捉事物本質」是透過討論看到事情的本質,而不是猜測。

共識的討論方式一直是日本防災活動操作時重要的精髓,因為人的問題是災時最大的變數,透過充份溝通,才能在平常習慣災時的突發狀況。在寺谷篤志與公寓社區的地緣關係下,不僅在鳥取「做社區」,這樣的精神也在京都的公寓發酵,例如在社區帶孩子做蛋糕、辦理當地的節慶活動「地藏盆」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以及推動社區共同檢視安全設施的各種活動。

防災社區可以怎麼做?就從自己可以做的事開始。先問自己可以做些什麼,而不是問別人該為我們做什麼。雖然個人的力量看起來很小,但從自己開始做起就有影響力。做防災,就從自己可以的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