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以牧
緊鄰淡水河旁的空軍三重一村,不僅是新北市第一個眷村類型的歷史建築文化資產,也是現在的「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原本面臨拆除的命運,但在三重市民、眷村自治會、在地組織的聯手下,不僅得以保存眷村文化,還成為開放的公共場域,其中幕後的關鍵人物,就是董俊仁。
董俊仁為三重子弟,在淡江大學唸建築系時,開始接觸剛在台灣發散的社區營造,他說:「那種透過培力跟賦權,讓社區人們自己產生力量的作法深深吸引我。」從此社區建築與社區營造成為他的生活信仰。他也深感三重地區長久以來遭到外界的污名化,因此回到家鄉後便開始投入社區營造工作,在2004年決定以「空軍三重一村」的保存活化,作為撐起三重的支點。
透過文化歷史面的切入建構「村史」
空軍三重一村的前身為日軍高砲陣地,在國民政府遷台後改建成眷村,由於保存著日治時期防砲鎮地與地下甬道的遺跡,以及完整的眷村水泥眷舍,成為三重區珍貴的文化資產。在「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通過後,面臨被拆除的命運,政府計畫將原眷戶遷至板橋市區的健華新城。當時擔任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rganization of Urban Re-s,簡稱OURs)理事的董俊仁,不忍家鄉的歷史文化遭剷除,因此組成工作團隊,並串聯空軍三重一村自治會與在地民間組織,發起「三重市眷村文化園區營造行動」,以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方式推動保存。
董俊仁回憶道:「其中的重要人物就是王村長,他有心想為村子做一點事情。」當時擔任空軍三重一村村長兼自治會會長的王繼新,並未因董俊仁是本省人的身分而將其拒之門外,反而是邀請他一同參與自治會的會議,共同討論保存的戰略。
空軍三重一村保存行動初期,由於村民即將搬遷,董俊仁所組成的工作團隊與自治會決定先以文化歷史面切入,透過口述訪談、蒐集老照片、製作桌曆、出版回憶錄來建構「村史」,讓外界得以認識空軍三重一村;並連結三重在地的民間團體至村內舉辦活動,如:蚊子電影院、工作營隊、論壇等,讓社區居民走進村內,逐漸累積保存的能量。其中在2005年舉辦6場蚊子電影院,便是透過放映族群議題與文化認同的紀錄片,邀請民眾一起關心村子的未來。當時由於村民尚未搬遷,因此村內總是停滿汽車,但只要蚊子電影院放映的時間一到,村民就會自動把車開離,讓村內人與村外人可以透過電影交會,這讓董俊仁印象深刻。
打造在地居民的文化據點與公共空間
在民間協力下,台北縣政府文化局(現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終於在2006年將空軍三重一村登錄為歷史建築且全村保存。對董俊仁而言,當村民陸續搬離後,如何將保存下來的村子持續與三重連結,成為必須深思的課題。因此,他與工作團隊透過舉辦眷村講堂、眷村迎春、三重眷村工作假期、新北市眷村文化節等行動,並在2008年與自治會共同成立「台北縣眷村文化協會」,逐步將村子打造成在地居民的文化據點與公共空間。
董俊仁與工作團隊結合在地的三重社大與蘆荻社舉辦眷村講堂,開辦節慶活動班、社區營造班、眷村攝影班與眷村美食班等相關課程。講堂的舉辦不僅帶來社區學員的討論與交流,也有不少學員在上完課後成為志工,一同投入在三重市眷村文化園區的營造行動中。
為了讓眷村走向社區,他也自2008年起連續舉辦8年的眷村迎春活動,藉由節慶感讓村民想回眷村,如此便能自然凝聚。透過寫春聯、說眷村故事、在地團體表演、社區一家一菜等活動,讓搬遷的村民可以在每年農曆年前重溫舊時回憶,同時也吸引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共享眷村的文化與內涵。
在這些活動中,他也將過往村民習慣聚集的小公園,打造成重要的「非正式交流空間」。如眷村講堂中的眷村美食班,就在小公園中的涼亭上課;眷村迎春活動的一家一菜,回村的居民與社區民眾也是在此共享美食,在閒話家常中凝聚情感。工作團隊與自治會為了讓村民與社大的學員有更大的使用空間,便共同集資來擴大涼亭建設,而小公園也是董俊仁等人共商空軍三重一村保存戰略的會議重地。
以「台灣e村」持續擾動眷村的保存與公共化
在民間的努力擾動下,空軍三重一村的保存活化也逐漸受到政府的重視,除國防部在2009年將其評為全國10個值得保存的眷村之一,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也在2014年與國防部完成協商,投入8,000萬元將其打造成「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並在2018年正式開園。
然而對董俊仁來說,他在空軍三重一村的保存任務尚未結束,因為面臨公共化與商業化的拉扯。對文化局來說,眷村文化園區的經營有一定的成本,因此原先僅規劃1/6的空間為公共使用,其餘為商業經營;另外也在2020年9月公告促參,開放給民間來興建及營運。
董俊仁認為,在一連串商業化過程中,空軍三重一村被留下來的將只剩歲月靜好的懷舊,過往的酸甜苦辣跟努力創造出來的公共參與將不復存在,「並不是說懷舊不好,而是當只剩下美好的烏托邦,就會缺少很多歷史深層的東西,像是過去這邊因地點的關係很容易淹水,結果政府把村內的抽水馬達全拆了,這樣要如何講淹水的故事?」因此,他也與工作團隊向文化局爭取更多的公共空間,期望在村內有更多的相會、交流與思想交鋒,最終也使文化局同意將村內的公共空間從原本規劃的1/6提升到1/3。
董俊仁近期投身在新北市民間文化會議,與「台灣e村」的計畫中。在民間文化會議上,他與夥伴邀請文化局參加,期望建立起整個新北市文化治理的公共化及參與平台。在「台灣e村」計畫中,一方面開辦空軍三重一村的講座與經營工作坊,廣邀社區居民參與,並在工作坊結束後提出具體方案與文化局對話;一方面自今年9月起舉辦七場的市民論壇,將視野擴大到全台灣的眷村保存。
「我們在眷村要改建的歷史縫隙中闖了進來,不知不覺就已經過了16個年頭。」在這段期間,董俊仁認為已盡了自己的努力,也因為努力而讓三重有一些改變。未來他也會持續連結民間的力量,讓空軍三重一村能真正跨越竹籬笆,成為三重市民的所在。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