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佳楓

女力投身社造、翻轉在地,是近年來社區的柔性新勢力。早在2003年,台南大內區曲溪里就有一名專職媽媽代夫出征,讓荒涼的社區變成許多團體及學生生態教學的好去處。將近18年,社區兒少、長者、新住民、生態環境、河川保護,都在她的手中迎刃而解。即便大內區人口急速減少,位居台南市行政區人口流失率第三高,但曲溪社區仍是生意盎然,現在的曲溪社區據點在知名的南瀛天文台附近,推動著長照服務、樂齡學習、中醫保健、社區醫療站、免費課後班、數位學習中心,她全力守護著社區的每個族群,在這裡,從兒童到96歲的老奶奶,都稱她「葉媽」。

17年前的一間小平房,目前已變成一間大型的活動中心,而她的公公停耕的田地,亦變成社區活動的好場域。不僅如此,擔任中華郵政局長退休後的老公及心輔和資訊專長的兩個兒子,也成了社區的終身志工。葉媽說:「孩子肚子餓了,會跑來找我;若需要交通協助則找葉爸;當心裡不舒服就找在學校心輔中心服務的小兒子;有長輩需要維修電腦或補充AI專業,他們就會去找我大兒子。」

17年前參加兒少活動的孩子,如今長大成人也返鄉幫忙(照片來源:金士奐)

從不懂社區  到發現社區問題會變種

1953年次的葉媽,本名金士奐,父母從中國大陸來台,定居台南的市中心,因從事護理工作,認識當年在成大讀書的葉爸。從市區嫁到山區,她回憶當時的大內區,一片荒野,什麼都沒有,「剛嫁過來時,我常感到很崩潰,這裡地處偏遠,衛生習慣、生活態度和作息,都和市區差很多。」

2003年,葉媽還是個專職媽媽,兒子分別就讀幼兒園和小學,照顧家庭和接送孩子是她的生活所有,當時曲溪社區需要一個發展協會總幹事,於是找上在中華郵政服務的葉爸,工作繁忙的葉爸無法接任,於是轉而邀請葉媽。葉媽花了二年的時間觀察、盤查社區,才開始進行社區工作。

「當時我一點也不懂什麼是社區,只覺得社區組織沒有錢,應該要找經費來協助發展,於是我參與台南市社造聯盟辦理的培育課程長達半年,開始走出家庭去學習,才慢慢了解什麼是社區、什麼是發展。又繼續參與領導人學校,紮紮實實的花了半年的時間到7個縣市社區中去見習。」一開始,因著天主教信仰,她先把教會資源帶進社區,再開始到處尋求其他資源協助。

「社區服務會隨著時代變遷而調整,同樣的問題一直在但會變種。」葉媽回憶,當時大內充滿了新住民,於是她開始協助新住民的家庭,讓她們帶著孩子到社區學習。但到了2005年,嫁到大內的新住民卻跑了一半,原本有52位在社區活動的新住民,因為不適應生活、語言無法溝通,選擇當落跑新娘。

照顧長者、關懷兒童,更守護社區生態(照片來源:金士奐、陳佳楓)

她再針對這留下來的20幾位新住民給予協助及課程,但接踵而來的是來自菲律賓、越南、印尼看護的問題,她轉而鼓勵看護們和阿公阿嬤一起來參與活動。葉媽說:「她們離鄉背景來台,24小時照顧長輩,3年才回家,一點自由的時間也沒有,這很不合人情。任何人都需要陪伴、支持及鼓勵,每當我去探望、送東西給她們,她們都會很開心,終於有人可以說說話了。」在曲溪社區,每當有新住民和公婆或看護和家屬語言不通,都靠葉媽化解。

共享社區 參與讓力量加倍大

開設兒少關懷據點多年,希望孩子下課後可到活動中心寫功課、吃點心,葉媽說:「現在我們很關注新住民下一代的問題,希望這些新台灣之子好好唸書、長大能發揮所長。」語畢,正在進行延緩老化的90多歲老奶奶經過,葉媽對她說:「慢慢仔走!」原本不會台語的葉媽,現在能用道地的台語和長輩們交流。

「當年,我走入社區工作,覺得最大的困難是語言,這裡的長輩都說台語,而我是外省第二代,語言讓我對居民感覺很陌生。」自稱是「外省第二代」的葉媽,後來發現,從事社區工作,語言和宗教都不是問題,困難的是「信任」,有信任,才能把一些公民議題放進居民的生活裡。信任則需要多接觸、多相處,「我們」是誰,比起「我」是誰來得重要,葉媽說:「社區是一把雙面刃,可以助人,但也可能傷人又傷己。因此,不能是一人社區,那無法長久。在社區裡,要講求平等,不管兒少和長者,都一樣大,很多事情的決定,是因大家一起達到共識而決議,並不是我一人決定。」

葉媽和公婆及社區長輩相處自然(照片來源:陳佳楓)

葉媽擁有一群不離不棄的志工,將近18年,每個月的志工協調會,她都不忘深深的感謝志工。這群志工有的是還在高中時就來幫忙,有的當時是被服務者,後來成為志工。還有年紀80好幾的長輩,但每次活動結束就主動打掃幫忙。葉媽說:「我不會因為他們年紀大,就請他們休息不要幫忙,我會謝謝他們幫忙。讓長輩來幫忙收收錢、幫點小忙,都可以。因為參與很重要,我要讓大家覺得,這活動不是我葉媽的而是大家的、整個社區的。」她認為,比起當個被照顧者,當志工會使長者更積極。

問起這一路上最困難的是什麼,她說:「17年來遇到的困難無數,常常在碰到困難時,都會有人出手幫忙。往往困難解決了,就不會當它是困難。我獲得的、學習到的太多了。我和社區的關係,就像我和天主的關係,對我而言,社區就是把大家找來做一件共同的事!」

活動中心每天都聚集社區很多長輩,他們不是被照顧者而是志工(照片來源:陳佳楓)

 

延伸閱讀:《做社區的光與塩 林秀錦為單親家庭與長者服務的傳愛人生》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50+就業培力計畫|☛

☛|青少年社區關懷行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