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佳楓
「我不是在做好事,我在做美好的事!」靜宜大學社工系教授紀金山說。
結合十多年長照機構研究成果,紀金山將研究化為實際行動,在2010年創辦「台灣福氣社區關懷協會」,希望透過深入服務讓社區裡的老化身心障礙者家庭、失智長者和家庭照顧者,都能在熟悉的地區中就近找到支持的力量,以減輕照顧者壓力,實踐「在地老化」的社區照顧理念,如今協會有八十多位專職人員。
「我們一直認為長期照顧,關乎營造一個讓生命更具價值的家園,因此,過去我們持續招募、培養熱情的青年朋友,學習及參與長期照顧服務工作。但照顧不只是單向的分享,重點應在互動中同時增進服務者與服務接受者雙方的價值感。」紀金山說。
有本 長出本身的美好
隨著長期照顧議題日益受到重視,長照需要也逐年增加,紀金山又成立了一個聚焦長期照顧議題的社會企業「有本股份有限公司」。他想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有一座金山,我們都要去挖崛、開發這座內在的金山,讓本身的美好長出來。」這是有本的精神。
這間社會企業的宗旨,就是解決高齡社會所產生的各種食衣住行育樂醫療照顧等問題。而紀金山一向喜歡做最難的事,「我們沒本錢,所以挑最難做的事,因為簡單的事,競爭者一定多。」而這些問題當中,他認為最難的就是「住」,也因此有了「好好園館」的構想,為強調發展「社會再連結」所規劃的通用住宅,除了去機構化與附服務的特點之外,也引進生活美學及年輕人的創意和活力,做為推動長期照顧的起點。在其中還有一個特別的空間「好好聚落」,有著鐵工坊、木工房、手作坊、農園等,以做為長者創作及工作的地方。
青銀共好 讓年輕人留在照顧現場
紀金山認為「照顧」這件事,應該要很專業,因此在住宅籌備之時,他便思考:「如果這住宅是我自己要住,它應該有什麼樣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共生」這個概念。他認為一群老年人共老的模式有些消極,因為較早去世的人有被照顧,但較晚的長輩誰來照顧?因此住宅裡希望有青年及銀髮族,年長者可以提供資源,年輕人則提供體力。「我們捨不得讓年輕人領微薄的薪水,去照顧別人家的長者,而是希望照顧的不只是長者,也可以照顧到年輕人。」因此好好園館計畫讓入住長者繳納會員費,使年輕人得到照顧工作應得的薪酬,年輕人也才會願意留在照顧現場,繼續推動這些美好。
紀金山期待未來好好園館可以成為一個示範基地,待營運模式完整,便能輸出讓更多社區加入。在紀金山的想像中,未來的社區裡將有照顧咖啡館、運動俱樂部、餐廳等空間,也會有居家服務、護理單位進駐,在當中的居民隨時有人照顧。紀金山說:「我們從未跟別人競爭,夢想開始到現在的這些年來,只有自己和自己比賽的過程,所以我常問自己:那宣稱的美好,你做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