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以牧

南機場國民住宅是國民政府來台後改建成眷村,在當時是最現代化的「南機場公寓」,如今成為台北市的一個貧困區。在南機場公寓長大、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全看在眼裡,他義無反顧成立了「社團法人台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設置了關懷據點與食物銀行來幫助里內的弱勢群體與長者,解決經濟有困難的里民生活問題,並且成為許多國內外社區甚至公家單位學習的對象。 


從日治時期的練兵場與軍機場,到國民政府來台後改建成眷村以及當時最現代化的「南機場公寓」(南機場國民住宅),再到今日成為全台北市最貧困的地方之一,南機場經歷了繁榮與落寞,這樣的過程,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全看在眼裡。

「50多年前南機場公寓建成時,就有1000多戶入住,政府也在此特別成立了『忠勤里』,設立國小及零售市場。」方里長淡淡地笑說:「當時『南機場公寓』可是台北市最豪華的國宅,連菲律賓、印尼與泰國等地的華僑都專程來參觀呢!但到了今天,這裡就是三多―長者多、中低收入戶多、新住民多。」從小就在南機場公寓長大的方荷生,對忠勤里有著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感。也是因為親眼看到了里民的貧困與掙扎,讓他義無反顧成立了「社團法人台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設置了關懷據點與食物銀行,成為許多國內外社區甚至公家單位學習的對象。

臻佶祥協會的靈魂人物方荷生里長(攝影/ 盧明正)

建置社區關懷據點,推行獨步全台的送、供、共餐

根據2017年2月中正區戶政事務所的統計,忠勤里有6772位里民,其中65歲以上的長者多達1201人(佔總人數的18%),獨居的長者將近70位;社會局登記的低收入戶多達183戶,以及超過500名身心障礙者跟400多名的新住民,不僅是台北市弱勢族群比例最高的社區,也是人口老化相當顯著的地方。

看到自己的里內有這麼多需要幫助的人們,方荷生無法視而不見,「我們最早的社區關懷是從『長者送餐』開始,親自買便當送到長者家中,並在2003年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全力來照顧忠勤里的老人、小孩、婦女與弱勢族群。」然而社區發展協會的空間不敷使用,長者們也早已吃膩了便當店的餐盒,往往剩下許多食物而造成再一次的浪費。

 

提供長者幸福餐食的專業廚師(攝影/盧明正)

面臨這樣的情況,方荷生首先在2011年透過老屋新生,將廢棄的將軍宅打造成「南機場社區關懷據點」。關懷據點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便是供長者使用的「樂活園地」,並於隔年將募到150萬元的經費,打造了符合市政府衛生局標準的「幸福廚房」,聘請兩名專業廚師每天料理菜色給長者以及弱勢兒少食用。

臻佶祥協會主任曾興昌接著說明:「我們每週一到五都由廚房提供每日現煮的新鮮餐食,目前會來用餐的長者大約40人。因此大概到中午11點半,你們就可以看到長者陸續來到樂活園地共餐。」然而並非每位獨居長者都有能力來到園地,有些長者行動不便,有些則是身體因素無法共餐。因此針對這些長者,是結合和平醫院提供營養餐點,透過志工送餐至家中,或是用供餐的方式讓長者自行取餐。如此的「送、供、共餐」三樣服務,可以說是獨步全台,甚至連社會局都難以達成。

各取所需,食物銀行約法三章 

方荷生並不以長者共餐為滿足,為了解決食物的浪費與資源分配不均,他又於2013年將閒置的舊郵局打造成全台第一家民營的社區型食物銀行―「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 讓社會大眾可以把用不完的物資捐到此處,讓忠勤里的弱勢里民得以有尊嚴地各取所需。

南機場食物銀行運作的方式,是採「會員制」。每位經過確認的中低收入戶都會拿到一本「存摺」,但存摺內登記的不是金錢,而是「點數」,包括食物和日用品也都以點數代替價格。每個人每月會有500點的額度,可以依據存摺的額度自由搭配領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拿完物品後櫃檯人員就會用感應器刷條碼,從帳戶內自動扣除點數。

坐落在巷子中的食物銀行(攝影/盧明正)

食物銀行本身的特色便在於阻止食物的浪費;並讓受助者得以依照自身的意願拿取需要的物品,而非單純地接受他人的捐贈。然而,南機場食物銀行的功能不僅於此,負責管理食物銀行的程俊威說:「我們目前大約有250位『會員』。當點數用完了,會員可以透過擔任社區志工、參與活動來獲得額外的點數,而且這樣的福利不限於中低收入戶。」

換言之,這些在刻板印象中只能接受他人幫助的弱勢者,也可以翻轉過來成為幫助者的角色,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社區內其他人;除此之外,對於那些非中低收入戶,卻又有經濟上困難的里民,也能獲得食物銀行的幫助。

目前固定來食物銀行的里民中,許多都是中低收入戶的長者,其中最年長的為一位94歲的老先生;而同樣在食物銀行擔任志工的,也有許多弱勢長者。透過分享與互助,讓長者們不僅擁有尊嚴,更獲得自立的機會。

終身學習,打造樂齡健康生活 

除長者的送、供、共餐以及幸福食物銀行,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也在關懷據點內,透過多元的課程跟醫療的照護,來滿足長者的需求。

若說共餐是讓長者「走出戶外」;運動與學習的課程便是進一步「走入人群」。每週的一到五早上八點半開始,都會有半小時的相見歡,帶活動讓長者之間彼此交流。在相見歡結束之後,則會依照日期舉辦不一樣的課程,如週一是高智爾球 (一種不分男女老幼、手腦並用,且非常容易上手的球類運動),週三是纏繞畫,週五則是健康促進復健活動,讓長者們在獲得身心健康的同時,也重拾臉上的笑容。

 

雖然一周只有兩天可以稍做休息,然而方里長卻仍希望能做到全年無休。(攝影/盧明正)

醫療服務則是長者照護的另一項重點。協會的曾興昌主任向我們說明:「我們長期與和平醫院合作,醫院中的護理師與復健師每周都會來這裡進行課程,延緩里內失智症患者的失智程度。另外長者們若一有狀況,我們也會立即協助他們就醫。」在長者如此眾多的社區,方里長與他的同事們完全不敢大意。

透過「南機場社區關懷據點」與「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雙管齊下,忠勤里的長者雖然在經濟上還是弱勢,但至少得以享有最基本的溫飽與身而為人的尊嚴。但方荷生里長並不以此為滿足,他無奈地說:「我們現在一週才服務五天,要不是人力與資源不足,我實在很想全年無休!」我想,讓社會進步的或許不只是絢爛的科技發明;而是許許多多的無私奉獻者們,用他們的愛心點燃周圍的黑暗,也指引我們前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