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明正

 4年前,台南市「股份魚鄉」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廖宜霈與他的工作夥伴在七股區推動養殖漁業教育及體驗活動,他們都擁有都市計畫及城鄉規劃的相關背景,在學期間跟著學校老師參與台江國家公園規劃案,因此認識當地漁民,當案子結束後他們留在七股,繼續與在地漁民從事「食魚教育」推廣的工作。

「住在七股的小朋友幾乎家家都有魚塭,然而卻不一定認識水產。」廖宜霈說。他與台南市七股區十份里建功國小合作,以「食魚教育」為核心理念,推廣七股的深度魚塭體驗與友善養殖漁業。此外,他的工作團隊也與在地漁民、加工業者及青年養殖者一起合作,彙整水產養殖的產業鏈,設計課程教材及體驗遊程。第一年主題是文蛤、第二年是虱目魚、第三年白蝦等,將消費者與生產者連結起來,把理念結合在地故事,也「將一日的感動化為日常的行動」,與當在地水產養殖業與城鄉資源媒合在一起,讓大眾對養殖漁業的態度不再有陌生感。

股份魚鄉,廖宜霈

台南市「股份魚鄉」創辦人廖宜霈在七股區推動養殖漁業教育及體驗活動(照片來源:盧明正)

台灣有許多青年人因「農stay」體驗在地農村,也在政府推動10年的「洄游農村計畫」(註一)裡,串連農村青年發揮創意、協助農村發展,從觀察、發想、設計到參與社區、解決在地議題,至今已建置一套適合青年、在地社區與企業三方共同經營的合作模式,重新創造台灣農村的新氣象。

從傳統裡創新 建立在地品牌

像廖宜霈這樣因學業接觸農村的青年人,最後留下來翻轉在地的例子,還有苗栗縣苑裡鎮「藺子」工作室的廖怡雅。「藺子」工作室團隊以革新台灣傳統藺草工藝,延續古早美好編織物,並將藺草編織推上國際舞台。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廖怡雅表示,2009年她念大學三年級,在聯合大學唸工業設計系跟一位老師到苑裡做案子,接觸在地人文,從長輩那裏學習如何運用台灣傳統材料來做設計,製作創新的工藝產品,發覺自己原來也可以為社區做一點事情。

2013年,她與同學組隊參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以下簡稱「水保局」)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活動,該團隊思考的是沒有年輕人願意留在苑裡,也沒有人為傳統工藝設計品牌,於是她選擇在苑裡「蹲點」(駐點之意)調查研究,直到她唸完該系的研究所畢業,繼續留在社區發展協會擔任3年的專案經理,為協會撰寫企畫書,承接公部門案子,並作品牌活動規劃等。

藺子,藺草,廖怡雅

苗栗縣「藺子」工作室創辦人廖怡雅用合理價格回饋給製作藺草工藝品的職人(照片來源:盧明正)

「我要讓大家知道年輕人創業是不會餓死的!」廖怡雅語氣堅定地說,由於僅靠公部門接案經費是不夠的,團隊夥伴也會因此失業,於是促使她創業的念頭。她花了3年時間,以年輕人角度出發,融入在地文化特色來創新品牌,不僅使藺草復耕回來,請長輩將栽種藺草技術傳遞給年輕人,用合理價格回饋給製作藺草工藝品的職人,使其有穩定收入能夠過著安定的生活。團隊發展至今,從創業時僅有4人,如今包括草農、設計師、編織師、車縫師等共有45人,為應付源源不絕的訂單,她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工作行列。

標榜「吃得安心也能作社會公益」口號、來自新竹竹東的「阿金姐工作坊」,工作坊負責人之一的彭巧嫻表示,自2009年開始,她與在地友善耕作農民一起合作,並教導慢飛兒小天使將紫蘇與洛神製作成無化學添加物的加工產品,有當季的紫蘇梅、紫蘇嫩薑、柑橘醬、香橘汁等,從剛開始的100斤產能至今已達到一萬斤。她說:「當看到慢飛兒小天使們自力賺錢的喜悅之情,好像每一位小天使都是我的家人一樣,希望他們可以更健康。」

阿金姐工作坊

新竹「阿金姐工作坊」的無添加化學物農產加工品項繁多(照片來源:盧明正)

年輕人融入在地 促成CSR跨域合作

日前水保局舉辦「青村有氧運動–洄游農村十週年特展」,集合40餘位青年及多家企業,觸發農村青年創新與企業媒合的機會,同時也促成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跨域合作的可能性。水保局副局長林長立表示,這些年輕人進入農村社區,首先就是與在地里長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彼此互動,且要能夠善用在土地或人力需求,如此才能獲得在地人的認同。

以「藺子」為例,苑裡鎮早期種植藺草的農友年紀已經很大,廖怡雅就找許多年輕人進入社區,與種植藺草的年長者一起合作,不僅學習種植藺草,也邀請長者指導編織藺草手工藝的技術,結合現代複合材料。唯有社區年長者與年輕人互相合作,讓年輕人融入社區,才能一起共創美好未來。當年輕人在社區務農技術或農產品加品材料達到一定的需求規模時,此時可以請求政府協助。林長立提到,水保局在全台有6個分局,可以針對年輕人需求引薦在地的農產品生產者,從互動過程中磨合彼此的需求,創造雙贏契機。

許多學生畢業面臨就業選擇問題,「大專生洄流農村計畫」已推動10年,林長立表示,水保局為鼓勵青年學子或回鄉青年設有「青年回鄉行動獎勵計畫」(註二),由青年個人或組成團隊,團隊可由一位青年代表提出行動計畫,擬出可以幫助農村發展的多元性計畫(包含農業、畜牧、漁業養殖、創新科技)或個人職涯創業規劃,任何一位年滿18歲至24歲之年輕人,無論選擇國內哪一個農村社區都可以提出申請,水保局會依實際評審情形核給額度不等之金額。

大專生洄流農村計畫

農委會水保局推動大專生洄流農村計畫,10年來培植許多年輕人在地創業(照片來源:盧明正)

註一:農委會水保局自2010年施行「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內容包含「洄游農Stay」、「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洄游二次方」及「社會企業」等四大面向。其中「洄游農Stay」取Long Stay之意,並於每年寒、暑假期間,在全台各農村辦理4天3夜「大專生洄游農STAY」或一日農村體驗活動,鼓勵青年進入農村,並在短時間內去認識、瞭解農村,在農村中累積生活及服務體驗,引動青年思考未來與農村的連結,啟發青年留在農村的機會。(資料來源:農委會水保局)

註二:農委會水保局2021年青年回鄉行動獎勵計畫組別,包括:「洄游行動組」──曾參與過大專生農stay體驗活動、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提案、大專生洄游農村駐村之年滿18歲至24歲的青年學子個人,最高獎勵額度為30萬元。「青年回留組」──曾參與過大專生洄游農村二次方行動計畫、參與洄游行動組計畫表現優良者之年滿24歲至45歲之青年個人,每年得核給最高獎勵額度為80萬元,上述公告及獎勵額度仍須依農委會水保局公告為基準。(資料來源:農委會水保局)


▸▸捐款支持▸▸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