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以牧
根據臺北市政府主計處統計,2019年萬華區的老年人口為幼年人口的1.9倍,獨居老人數1,151人、低收入戶7,704人都高居台北市之冠。此外,街友、身心障礙者、新住民等也是在地重要的議題,這些都顯示出老萬華當前的困境。
正因為在地的需要,市府委託的公辦民營中心如:婦女服務中心、老年福利中心、兒童福利中心等都是優先設在萬華。在地的立心慈善基金會更是在2006年串聯公私社福團體組成「萬華社區協力聯盟」,共同解決弱勢族群生活上面對的問題。如今聯盟因應在地議題的發展,也擴大連結能量,目前已有46個萬華的社福機構、社區大學、地方政府組織、宗教團體、醫療機構參與其中,發展如踩街、社區頭路、居住等多元議題。
萬華在地組織串聯 為弱勢居民找頭路
談起聯盟成立的契機,立心慈善基金會社工黃素鈴表示,萬華案家的複雜度高,一個案子往往就有好幾個機構同時進入,「因此我們跟其他社福機構提議不要單打獨鬥,而是透過固定的聚會,讓彼此更了解對方的服務如何進行,並思考如何進行串聯合作。」這樣的想法很快就獲得在地社福機構的認同並形成聯盟,開始每個月一次的固定聚會。
黃素鈴表示,透過彼此交流才知道服務個案之間的差異,像芒草心慈善協會服務的街友,主要是希望能從事全職工作領月薪;而台北仁濟院所服務的中低收入戶,由於本身就領有政府補助,因此只要能找到兼差的工作就足以生活;另外萬華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所服務的婦女,有些可能是受暴或需要照顧小孩,因此除了適合兼差的工作外,還需要心理上的調適。她說:「正因為每個機構的切點不同,需要很多的溝通交流,當這些不同的元素加進來後,服務才會完整。」
以長者送餐為例,在萬華社區協力聯盟成立前,只有兩個單位提供送餐服務,份數也僅60至70份,遠遠不及在地的需求量。聯盟成立後,透過不同社福機構的互相串聯,目前已有10個單位提供送餐服務,並達到一年300至400份的餐食服務量。
有合作與信任的基礎後,聯盟也根據萬華的需求,串聯不同型態的在地組織,讓更多議題可以逐漸開展,如:連結醫院提供長者處方餐、邀請商家舉辦踩街活動、結合社區營造團體進行「社區頭路」等。以「社區頭路」而言,讓弱勢個案可以在社區找到工作,減少交通與時間的成本,然而這樣的工程光靠單一組織難以進行,且個案除工作外也有許多的困境待協助。因此,聯盟中20個社福組織與社造團體於2017年開始形成「社區頭路小協力」並固定聚會,另外針對弱勢就業議題進行交流,期盼解決共同性的需求與困境。
目前聯盟的社區頭路聯合行動主要為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去年開始舉辦的「文創門市訓練」,便是透過聯盟中的萬華社區大學、萬華社區小學等社造團體,接觸在地如:剝皮寮、新富市場、西門町紅樓等文化場館與空間,並與這些文化空間談訓練實習。黃素鈴說,這些文化場所假日也缺兼職人手,因此也願意參與其中。
文創門市訓練除了需學習算帳與產品放置,也須學習基本的接待,這對許多自信心不足的弱勢婦女就是一大挑戰,但最終有16位順利結業,且有部分個案已重新投入職場,這樣的成果讓聯盟對於繼續舉辦這樣的訓練充滿信心。另外,工作意願低落也是部分弱勢族群在嘗試就業時碰到的瓶頸,因此聯盟在社區頭路的設計中,也連結政府的就業服務系統,由就服系統端提供就業博覽會或職業性向測驗,聯盟端則提供團體動力的課程,由積極或有成功經驗的學員影響較消極的學員,增加個案的工作意願。
開發友善房源與社會住宅 協助弱勢居民租屋
針對萬華地區迫切的弱勢居住議題,長期關注民眾租屋議題的崔媽媽基金會也在今年加入萬華社區協力聯盟,與有協助個案居住的社福機構共組「居住小協力」,思考如何解決弱勢居民在萬華的租屋問題。
作為新開展的議題,黃素鈴表示未來規劃是朝兩個方向發展。其一是連結在地里長開發友善房源,找尋可以接受租給獨居長者或單親媽媽的房東。她認為「居住小協力」要先熟悉住宅政策可以優惠房東的部分,再轉譯成房東聽得懂的語言,讓房東提供友善房源有一定的保障。此外,萬華有許多高齡的社區型房東不黯網路,也不會使用線上租房平台,因此透過跟里長合作舉辦說明會,邀請在地的房東來了解計劃,吸引他們前來合作。
第二個方向則是從社會住宅著手,黃素鈴表示,社會住宅主要談的是居住正義與高房價的議題,對弱勢者較少著墨,但按照規定,社會住宅必須至少提供30%給弱勢者居住。她說:「我們會繼續努力是否可能提高比例?也會探討租金的設算是否合理?隨著明年下半年萬華區青年社宅二期與莒光社宅預計開始招租,居住小協力也會持續共同討論對策。」
藉由萬華在地發展出的照顧議題,聯盟以合作取代競爭,共同投入在社區工作中。黃素鈴笑著表示,比起一些較為競爭的區域,萬華有著不太一樣的特質,且發展至今,聯盟中的成員若對特定議題有興趣,也常常會跳出來組成次協力,如:「社區頭路小協力」就是由台北仁濟院主責並號召夥伴開會,「居住小協力」則是由崔媽媽基金會與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負責統籌等。「重點是在一起行動的過程中,大家就會知道彼此只是單純想為社區做點事情,同時也建立起信任的關係。」黃素鈴如此說。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