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以牧

美食可以用來成就夢想,美食也可以成為人們情感連結的橋樑。在新北市五股的貿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透過長者共餐,邀請長輩們展現自己拿手的家鄉料理,經由美食的分享與傳承,為長者帶來成就感,也讓享用的人化解了鄉愁,社區之間洋溢著溫情。

貿商社區為軍眷型社區,在政府改建成國宅後,由貿商及周圍6個眷村所組成。目前社區共有3,000多位居民,其中超過700名為65歲以上長者,因此社區自2007年起就設立照顧關懷據點,連結各方資源來守護在地的長輩。新北市五股貿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也在2019年榮獲第五屆社區金點之星團體獎,成為全國10個獲團體獎的受獎單位之一。

美食在情感連結上扮演重要角色

貿商社區藉由家鄉的美食與熱情的志工,將社區中人與人的心串連在一起。貿商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徐美惠表示,改建後的社區並非單純只有原本貿商眷村的成員,還包含干城、大運、正義、信義、吾莊、泰安等6個眷村的居民,要連結不同眷村的人以及文化和習慣,成為重要的課題。

在尋找連結方法的過程中,發現美食可以扮演一個很好的橋樑。貿商社區最特別的是有來自中國不同省份的人們,甚至隨著時代的轉變,也有越來越多的閩南、客家、原住民與新住民族群入住。在這樣多元的社區中,必須找到共通點來解決居民的思鄉之情,才能讓他們願意走出家門。

這個共通點就是美食,於是貿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透過長者共餐,讓長輩們大展手藝做家鄉菜,並將好手藝傳承給據點志工,包括了山東奶奶的大餅、芝麻餅及棗發饅頭;陝西奶奶的涼麵等。透過美食的分享與傳承,為社區的情感增溫。徐美惠說:「透過人與人之間最容易融合在一起的美食,喚起了長輩們共同的記憶與話題,同時也打破陌生,讓彼此之間充滿歡笑,這讓我們感到欣慰。」

貿商社區中的山東奶奶教大家做棗發饅頭,用家鄉美食連結情感。(照片來源:貿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為核心規劃特色課程

連結社區居民的除了美食之外,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課程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以每週五上午開設的繪畫班為例,就讓喜歡畫畫的長者願意來據點上課,整整一年不曾缺席。

在據點擔任照服員的小姜提及,繪畫班裡有位70歲的學員陳蜂,是社區中的獨居長者,自幼患有重聽,因此在與人相處上有很大的阻礙,自從參與繪畫班後,意外發現自己有藝術天份,後來還獲得全國繪畫比賽第三名,開心極了。小姜說:「陳蜂阿嬤現在幾乎把據點當作她第二個家,因為這裡除了可以參加活動課程與共餐, 更重要的是有太多人關心她,也沒有人排斥她,讓她重新找回自信與笑容。」

說故事課程也備受長者歡迎,徐美惠說:「長輩很喜歡說自己的老故事,我們就讓他們在課堂中講自己的生命故事,此外,我們也帶給他們新的故事,就是現在流行的繪本,還讓他們角色扮演,扮演繪本中的角色讓長輩很開心。」

社區中還有一群長者喜歡律動,據點就開設舞蹈班,讓爺奶們可以活絡筋骨與延緩老化。徐美惠認為,透過參與社區外的舞蹈比賽或表演活動,能讓長者更投入且擁有表現的舞台,於是在有舞蹈背景的志工教學下,舞蹈班不僅在社區內練習,也頻頻到社區外比賽,今年10月底將登上台北小巨蛋舞台。

針對社區的新住民,據點也開設新住民課程,一方面給予新住民社區中的支持與幫助,再者讓他們分享家鄉的菜色,並讓社區中的孩童共同參與。另外,在暑假的親子課程中,也讓孩童去服務社區的爺奶們,或是共同做DIY手工藝。徐美惠認為,其實類似的課程很多社區都在做,但重點是如何因應社區的需求,讓長者感到創新與驚喜。當長者發現在據點裡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或是學習到有趣的事物,就會產生口碑,參與人數也就自然增加。

愛說故事的爺奶們,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說繪本中的故事並樂在其中。(照片來源:貿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志工與長者是類家人的關係

要讓美食與特色課程連結社區中的長者,不可能單靠一兩個人的力量。貿商社區服務據點的志工雖然不多,但都能發揮所長,且與長者相處融洽,使得志工與長者的關係不像服務者與被服務者,而是更像家人。

一位每天來據點報到的田伯伯表示,他一個人就參與了舞蹈班、繪畫班、說故事,以及預防延緩失能與肌耐力的課程,也相當期待年底將到台北小巨蛋表演,他說:「重要的是我來這邊非常開心,因為志工們都對我非常好,他們就像是我的小孩。」

徐美惠認為,志工是照顧關懷據點相當重要的力量,但若只是讓志工單純服務長者,做與其他據點類似的工作,難以發展社區特色。因此社區發展協會透過理念的溝通,讓志工了解服務長者並不只是工作,更是一種能展現自己價值且樂意投入的付出。志工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後,便要給予持續的支持及陪伴。徐美惠說:「人與人相處講的就是感情,當我們接觸久了,就不再只是理事長跟志工的關係,更像是家人。到這階段,你不用叫他,他自己都會來。」

當志工來了,就要讓他們有新的學習與成長。徐美惠採用編組分工的方式,讓志工知道有哪些社區工作,培訓他們想要學習與服務的項目。82歲的俞奶奶,除了是志工,也是社區發展協會的常務監事,由於喜歡與人交流,便負責電話問安,也協助社區內「眷村文物館」的導覽;還有對咖啡有興趣的志工陳大姐,就培力她成為咖啡達人,並負責據點「爺奶咖啡館」的運作;70歲的彭阿姨對拍照有興趣,透過自媒體課程的學習,以手機記錄據點活動,並上傳到社區的臉書。

為了讓志工有持續學習的機會,社區發展協會除了尋求內部資源,也與外部密切交流。徐美惠表示,社區服務不要只有自己悶著頭做,要去其他社區觀摩才能學到別人的優點,而其他社區來貿商社區參訪,也會讓志工感到開心,他們可以展現自己所熱愛的工作,並在服務中獲得成就感。 

貿商社區的爺奶愛上表演舞台,展現銀髮活力。(照片來源:貿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把人放在對的地方,使得貿商社區的志工不僅能發揮所長,也做得甘心樂意,而這群志工許多是超過65歲的長者,藉由「老老照顧」的模式,讓志工們退而不休,與接受服務的長者一起攜手快樂地共老。

透過挖掘社區的美食與特色課程,凝聚長者與志工之間的情感,更讓彼此成為家人,使貿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始終充滿笑聲,也讓「在地老化」的願景,在社區中得以逐步實踐。

 


▸▸捐款支持▸▸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