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明正

卡來萬教會位於花蓮縣新城鄉嘉里村,清朝時期,噶瑪蘭族因見當地有一條須美基溪流過,土壤肥沃,加上原居地宜蘭受到漢人勢力的逼迫,噶瑪蘭族人便大量遷移至此,共建造了五個聚落,而卡來萬教會現址就是當時第二大部落的所在地。

卡來萬教會牧師段家寶在此牧會已逾10年,是世居花蓮市的漢人。他表示,教會正好在嘉里村的中心點,屬於典型的社區型教會。目前設籍嘉里村的人口約有3千人,居民有一半是原住民,但是青壯人口大半去外地工作,因此村內多是老人與小孩。

教會師母陳偲瑀表示,先生開始牧會之初,她並不知道該如何扮演師母的角色,內心十分忐忑。但牧師建議她,要將會友們當作自己的家人看待,如此便能相處自然。她接受這個建議之後,果不其然,她與會友們的相處逐漸融洽,付出的關心往往有好幾倍的回報,讓她感到這個社區充滿溫暖。

卡來萬教會牧師段家寶(右二)、師母陳偲瑀(左二)與教會同仁合影。(照片來源:盧明正)

今年卡來萬教會參與芥菜種會第一屆芥助網鄰舍節,舉辦「釘釦零錢包皮雕DIY」體驗活動,陳偲瑀即擔任授課老師。皮雕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中世紀歐洲,利用皮革的延展性設計浮雕式圖案,復古元素結合皮雕創作,開創了皮件新經典藝術。此外,因皮雕皮件雕刻精美、工藝細緻,且能融入個人創意,讓皮件更富有流行性,因此是一個美麗大方又實用、自用送禮兩相宜的物件。

陳偲瑀投入社區服務工作時,先是在教會中開班授課,對象是社區婦女與國、高中學生,學習者幾乎都樂在創作,其中2、3位姊妹甚至已經建立自己的皮雕製作平台與銷售通路,不僅可以發揮自己的興趣專長,更能為家庭增加收入,這是她非常樂見的結果。

「服務社區就是教會愛鄰舍的表現!」段家寶牧師表示,當教會與社區長期做好連結關係,彼此就是最好的鄰舍。「服務社區」不是打高空的言論或耍嘴皮子,而是要「說到做到」才能夠達到一致性。正如聖經中的教導,我們除了愛弟兄姊妹外,也要不分彼此地去愛每一個人。教會透過社區陪讀班、食物銀行、老人共餐等服務,歡迎所有的社區居民都可以來參加,讓教會成為社區裡最好的幫助。

卡來萬教會除了由師母教導社區婦女製作皮雕創作及課輔班之外,每周有5天中午是共餐時間,這是凝聚社區居民的一股力量。陳偲瑀表示,她經常看到阿嬤帶著自己的孫子來共餐,加上有幾位媽媽展現好廚藝,讓社區居民每餐都有好吃的佳餚,好像大家庭一起吃飯一樣,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卡來萬教會的社區共餐,拉近鄰里彼此的關係。(照片來源:盧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