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素華
高齡化社會來臨,養兒不再防老,很多長者可能沒有兒女或兒女住在國外,但他們仍希望在地安老。「老人住宅」成為他們的另一個選擇,而一種「新家人關係」也正在被營造……
台灣首創老人住宅、老人服務中心、日間照顧中心等三合一服務的「中山老人住宅暨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山老人住宅),是目前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民營單位辦理的四大老人住宅之一,母單位為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建順養護中心,使用建築為當年的勞工育樂中心。由於是一棟近50年的老舊建築,為了因應服務需求,在2010年承租後重新翻新,除了環保、節能、綠美化的建築構思之外,為了讓長輩有更舒適的活動空間,還打造可散步的中庭花園,以及接近他們成長背景的懷舊場景做為聊天區。而為了避免老人家在類似的樓層構造中走動容易造成混淆,特別以不同顏色的沙發區隔,沙發亦採用高密度泡棉以維護長輩使用安全。
去機構化 給長者一個家
去機構化的概念,強調家的感覺,讓長者不只是在自己熟悉的社區中生活,也在家的氛圍中生活。主任李梅英表示:「幫助長者認知這是他的家,既然他要像在家中一樣地生活,就會把工作人員當家人。」經常面對來參訪客人,長者們也會抱持著招待客人的心態而樂在其中。92歲的高添守當年是育樂中心的員工,後來家人定居國外,他選擇自己熟悉的環境過老年生活,因此住進中山老人住宅。老當益壯的他擔任接待天使,為客人介紹自己的家,還順道介紹他滿屋子的藝術作品。問他住在老人住宅中最開心的事,他回答:「自由、沒人管,還認識了很多朋友」。
在中山老人住宅有很多像高爺爺一樣的長輩,6成以上是高中以上畢業,軍公教退休也占了4成,教育水平偏高,有一定的社會歷練和社經地位,所以在互動上多會互相尊重。李梅英說:「每個地方長輩的特性不太一樣,這裡的長輩以前學習來的社會規範都還在,所以工作人員講不通,讓主任出馬就好說,當然回到人的基本思考無非就是彼此尊重,而正視他們的問題是不二法門。」或許是因為社會歷練的關係,這裡的長輩若是從隔壁鄰居聽了什麼小道消息,會想明哲保身就好,所以不易滋生是非。特別是能跟人互動,結交朋友為伴等,確實比獨居還好。
中山老人住宅的工作人員與長輩相處,也都很能傾聽。例如處理糾紛或情緒問題,不問事情大小,都會先同理長者,肯定他們的努力。有時長者要講個兩三遍情緒才會過去,就會讓他講完,等他能聽進去時再進一步說明。就像陪伴自己家人一樣,讓家的理念落實在中山老人住宅中。李梅英笑者說:「這裡的長輩要出門就會來敲我的門,說他要出去了,因為是家人就要講一下;或是出去就會買東西回來跟我們分享。這就是人跟人之間互動的信任和情感。」
在生活中學習 晚年生活不寂寞
目前中山老人住宅以設籍台北市,年滿65歲,未患有失智症,且巴氏量表評估達90分以上,能自理生活者才能入住,配偶可申請同住,但長者離所或離世時,同住的配偶須年滿60歲才能續住。每月住房費最高單人房14,000元、雙人房19,000元,入住需先繳交保證金26,000元,水電費、電話費、伙食費另計。長者一進住便可投入老人住宅所規劃的活動或課程,也會定期召開住宅大會,討論住戶提出的相關議題,如同一個小型社區。
老人住宅分布在整棟建築的3至6樓,設備相當齊全,包括視聽室、健身房、運動室等一應俱全,長輩們也常聚集在娛樂室打麻將,有宗教信仰的長者可以去教堂或佛堂。每個樓層都有交誼廳讓他們聚集聊天,從事休閒活動。81歲的史濟湘奶奶,從中山老人住宅一成立便入住,孩子在國外但自己住不慣,便選擇在此度過晚年。問她的一天如何安排,她興奮地描述自己參加了運動社、唱歌班,還有和鄰居的互動點滴。或許這就是高齡化社會,愈來愈多長者打破養兒防老觀念的最佳寫照。
三合一 既多元又完整的專業服務
除了老人住宅之外,中山老人服務中心的業務內容也延伸到社區長者,即是針對社區獨居老人及長者一系列的關懷服務。李梅英說:「有些獨居長者透過我們設計的8至12次團體工作,設計小活動、營造活動氛圍,透過我們穿針引線讓他們認識其他人,發展友伴關係,就不會那麼孤獨。」另外,為兼顧失智者及家屬的需求,以「家」的理念成立「中山瑞智互助家庭」,讓失智者可以在安全自在的環境活動,照顧者也得到喘息和支援網絡。
三合一的服務還有一個「日間照顧中心」,年滿50歲的失智長者,或是年滿65歲需要部份生活協助或活動安排的長者,都適合來這個大家庭。看到長者們一日充實的行程,加上專業的護理師、社工師、營養師、復健師和照服員的照顧與陪伴,能為家屬解決長輩日間的照護問題。而三合一的服務靈活,資源運用也更彈性。例如當老人住宅中無家屬的長者健康狀況惡化,就可以由「老人服務中心」的社工尋求資源。
每天和這些長輩相處,重複著相同的工作與活動,對工作人員來說可能會變得無聊,但為什麼還要一直做下去?原因很簡單,當我們易地而處,站在長輩的角度來看,就會看見他們的期待和需要,找到繼續的理由。或許每年重覆一場慶生會沒有什麼新奇,但卻是長輩期待的,做了就能帶給他不一樣的感動;或是陪伴長輩聊天,也會在他的生命中添上色彩。李梅英會心一笑:「直到長輩蓋棺論定的那一天,那一張紙不再是白紙,會因為我們這些社工和我們辦的這些活動,充滿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