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以牧

 

根據2011年英國風險管理顧問公司 Verisk Maplecroft所做的「自然災害風險圖譜」中,台灣受到天災的風險高居全球第4(註一),被歸類為「極高風險」國家。

 

而若以單一城市來看,台灣也榜上有名。根據2015年英國劍橋大學賈奇商學院風險研究中心的調查,在18項災害威脅的承受能力上,台北是未來10年內最脆弱的城市,因事故和自然災害導致的經濟損失規模,預計高達1,812億美元(註二)。

 

對此,在防災領域服務近30年,實際參與過921震災與88水災救災,現任基督教芥菜種會社區工作處副處長的全國成表示:「防災的概念一定要從小培養,這是每一個台灣國民都必須要具備的知識。」

 

而這樣的防災,是要深入到社區之中,從社區做起。全國成說:「如果我們全台319個鄉鎮市區都能做好防災的話,面對颱風、地震、土石流、水災等天然災害,民眾的傷亡與財產損失就會降低。而這會進一步使政府不需要投注過多的救災資金,較有餘裕投入在社會福利以及公共設施上。」他認為,這是社區防災實質上的好處。

823豪雨重創南台灣,芥菜種會至台南學甲區頂洲服務據點了解災情 (左一為全國成)(圖片來源:全國成)

社區防災  最重要的是人

然而,要如何在社區推動防災工作呢?全國成表示:「最重要的就是人。人的能力、知識與救災經驗,遠比物資跟設備還要重要。」因此全國成規劃了一套完整的人力訓練,來培訓芥菜種會會內的社工。他表示:「自己必須先做好紮根,才有辦法進一步培力社區。」

 

芥菜種會過去幾年來深入社區的方式,就是與社區的重要據點,也就是遍布全台的地方教會合作,透過教會來進行弱勢兒少認養、家庭助學金、食物銀行、長者關懷等社區工作。因此在內部防災人力紮根後,芥菜種會也預計在2019年連結547間合作教會的青年與社區中領助學金的大專生,在他們課後或寒暑假的期間,培訓成為防災志工。

 

全國成認為,這些受過完整訓練的社工人員與社區青年志工,除了能在實際的救災現場上提供知識與技術;更重要的,是透過社工本身的專業與瞭解家鄉的社區青年,提供實際的陪伴。他說:「許多災民最需要的,是有人到身旁安慰他或是聽他訴苦,讓他慢慢釋放出心中的恐懼與壓力。」

芥菜種會透過合作教會,培訓社區防災志工(圖片來源:全國成)

社區防災結合食物銀行  協助受災居民

物資跟設備雖然不是社區防災的首要重點,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在芥菜種會,便將食物銀行與社區防災結合,提供受災戶足夠的物資。

 

全國成表示,芥菜種會的食物銀行模式,是在北、中、南、東成立食物銀行物資轉運站,並連結有成立社區食物銀行的合作教會,將食物及民生物資分享給社區中有需要的人。而當災害發生時,食物銀行物資轉運站及合作教會的食物銀行據點,便能將物資輸送到社區中有需要的家戶。

 

例如在今年8月底,南台灣因連日豪雨而造成重大災情。芥菜種會便在災情嚴重的嘉義縣布袋鎮、東石鄉與台南市學甲區、北門區等地,透過當地的食物銀行據點,將白米、麵條、罐頭、清潔用品等物資緊急提供給社區內的受災戶,並做為部分災民的緊急安置據點(如台南市學甲區的頂洲服務據點)。

 

除了人力與物資,跟公部門的合作也相當重要。全國成認為,政府對救災有一定的掌控權,所以在防救災上,若NGO團體平時就與各縣市的社會局和救災業務相關部門有一定的連結,並在能力上受到肯定,在災害發生時,就比較容易受邀成為公部門的救災夥伴。

823豪雨後,芥菜種會將物資送至台南學甲區頂洲服務站(圖片來源:全國成)

分享社區防災專業到國外

而在未來,全國成也希望台灣的社區防災不僅能在各地茁壯成長,更能進一步地將經驗分享至國外。他說,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災難只會是全球性且越加頻繁。台灣的防救災志工若能於災害發生時,將專業的知識與經驗帶至相關資訊較為落後的國家,會對當地的社區帶來相當大的助益。

 

「因此,以芥菜種會來說,未來也希望與這些有困難的國家建立合作關係。若一旦災害發生,我們便可以派遣受過專業訓練的會內社工與社區志工,對當地提供救災協助與安慰。」

823豪雨後,芥菜種會社工至受災戶家中了解災情(圖片來源:全國成)

 

(註一)其資料引用自 Natural Hazards Risk Atlas 2011
(註二)其資料引用自 Lloyd’s City Risk Index 201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