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佳楓

 

自2014年起,每年有來自全台20多所學校的80位大專生,會到各偏鄉學校進行藝術教育,將創作媒材透過肢體呈現,把自己所學的藝術專業帶給孩子,至今已有超過5,000名孩子參與活動及課程。

 

這個團隊是教育部所成立的「大專青年偏鄉藝術教育工作隊」(以下簡稱為「工作隊」),每年暑假會招募各大專院校藝術相關科系或藝術社團中,對偏鄉藝術教育有興趣的在學學生,經過集訓後以區隊形式到偏鄉服務。工作隊鼓勵大專青年投入社會服務,發揮藝術影響力,不但彌補偏鄉學校藝術教育資源的不足,也達到讓青年學子播撒美感種子的目標。

大專青年運用自己所學服務偏鄉孩子(照片來源:大專青年偏鄉藝術教育工作隊)

今年台灣北中南東及金門澎湖各地,有將近200所偏鄉學校申請工作隊的服務。承辦服務的國立藝術大學副校長薛文珍表示,偏鄉的孩子從小就在山林小溪邊長大,藝術元素就在自己生活的社區裡,因此透過美感與藝術教育,帶孩子體驗生命並產生新的感動,對服務的青年們而言,看似是付出,其實自己的收獲更多。

 

工作隊的行程密集且辛苦,驅動這些青年學子的力量是什麼?高雄樹德科大表演藝術系的林同學表示,今年是第二次到工作隊服務,兩年前曾到新竹一所國小,遇到一個內向害羞、不敢表達自己的小男孩,他十分苦惱要如何幫助小男孩學習。於是第二天中午,他拿著午餐去陪小男孩吃飯聊天,男孩告訴他,最喜歡的就是表演藝術課程,驚喜的他跟小男孩玩了鏡像模仿遊戲,男孩也逐漸開始能自在學習,之後不但熱衷參與課程,還會教導其他同學。

 

課程結束後,小男孩送給林同學一張卡片,且問:「老師,你明年會不會再來啊?」回程的路上,林同學看著小男孩的卡片,意識到自己不只是把藝術專長帶給偏鄉的孩子,也提升了自己的專業自信;而男孩的學習回饋也成為他再度回到工作隊服務的動力。

 

偏鄉藝術教育工作隊透過與社區的在地元素及藝術互動,結合農漁村產業文化及活動,除了促進農漁村社區美感元素再造,也發掘偏鄉地區國中小學學生的藝術天分。他們的行動讓藝術與社區有融合的機會,也陪伴彼此看見在地的美,培養更多孩子擁有藝術創作的潛力,進而分享屬於生命的那份感動。

對大專青年而言,這看似付出的行動,卻也獲益良多。(照片來源:大專青年偏鄉藝術教育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