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震威

走進北大稻埕區域的迪化街一帶,在台北市大同區國順里里長辦公室裡,五、六張長桌的範圍,聚集約有十幾位的社區孩子們。有人認真地坐在位置上寫著今天的功課;有人早已完成作業,拿著畫筆在空白紙上畫起許多可愛的塗鴉;也有人拿著考卷,向今天的課輔老師問著難懂的數學題目。這裡是放心窩的小學部課輔教室。從2011年起,放心窩在國順里設立據點,從課後輔導做起,陪伴孩子成長並看見孩子需求,設計許多不同的活動與課外學習,讓他們有更多學習機會。放心窩總幹事曾子奇說,讓社區孩子有所成長,並成為他們信賴與尋求支持的場域,就是放心窩持續深耕的動力。

說起協會成立緣起,曾子奇說最一開始是由志同道合的創辦人們包括賀陳旦、戴章皇、郭瑤琪、王品及任將達等五人,有感照顧與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因此選擇透過在社區建立據點,讓孩子不再受到疏忽,並提供一個學習的場域。在經過資源連結後,以大同區國順里做為據點,開設課後輔導班並取名為「放學窩」(放心窩的前身)。曾子奇說,這一帶是台北早期蓬勃發展的區域,但隨著都市發展東進,近幾十年來逐漸沒落。部分居住於此的家庭,生活都不算優渥,有時家長為了生計,必須工作到很晚才回到家,使得孩子可能在街頭遊蕩或是疏於照顧。因此「放學窩」的成立,提供課輔與共餐服務,讓社區的孩子能有個家長安心的場所,也找到在社區的定位與連結。

利用周末時間,開放據點讓孩子們有機會可以學習樂器。(圖片來源放心窩社會互助協會 提供)

從課輔走向多元學習

而從2015年開始,隨著長期陪伴孩子愈趨看見需要與協助,進而從單純的課後輔導班,轉為成立協會並改名為「放心窩」。在服務上也從課輔走向多元的課程學習與活動,並增設國中部。曾子奇說,平日仍以課輔為主,然而在周末時會設計不同的活動,例如烹飪、樂器學習、韓文等。而這些課程都是由孩子們對於事物的興趣或是需求而開設的。師資則是從課輔老師或是社區居民發揮專長前來協助,以滿足孩子的需求。除此之外,也連結外部資源讓孩子能有不同的學習刺激。近年就與推動培養孩子創業思維的奇德王國合作,例如針對國小部開設旅遊規劃課程,讓孩子從小學習方案規劃與執行,並讓孩子上台報告呈現。在國中部則開設工藝創業課程,讓孩子自行設計產品、目標對象、產品行銷並實際販售,最後再將賺取的費用捐款至其他公益組織單位。此外,曾子奇也說,在國中部的部分也設計「真人圖書館」的課程,透過課程講師邀請不同職業別的工作者,分享自身的工作經驗與困難,讓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增加對於職業的多元想像,進而找到自己的興趣。成長的歷程不僅限於在課業的學習,尤其對於放心窩來說,更需要不同的機會,讓孩子能在校外得到不同於課業的學習經驗,增加視野。

孩子心中重要的支柱

放心窩成立至今,已邁入第七個年頭,目前小學部有15位、國中部亦有15位學生。除此之外,也至蘭州國中協助平日兩天晚上的課後輔導。雖然不若其他社福組織單位或是團體,提供不同的福利方案或服務,但對於社區孩子而言,放心窩仍是他們心中重要的支持與協助。曾子奇分享說,這幾年由於社區成為都市更新的範圍,有些住家必須拆除整建,而其中正好有個孩子的家庭在此一區域,因此得搬離社區。然而,由於對放心窩的信賴與情感連結,雖然無法每天報到,孩子只要有機會仍會回來一起參與。另外,也有個孩子因為是非自願性的來到放心窩,所以並不是時常來報到,與其他課輔老師及孩子關係也不特別密切。但當這個孩子的家庭發生狀況時,第一個想到的卻仍是回到放心窩尋求協助。這些實例也讓曾子奇與機構的成員們感到對於孩子陪伴的使命,並願意持續深根的動力來源。

曾子奇說,或許孩子在課業成就並非完美,但至少在社會學習與行為上,放心窩能夠盡可能讓孩子有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成為孩子心裡的支持,並在需要的時候成為孩子願意信賴的地方,那就是兒少陪伴最重要的目的了。

國中部的孩子們夜間課輔時間。(圖片來源放心窩社會互助協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