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明正

全台社區吹起一股彩繪牆的風潮,不論是社區改造或老屋外牆翻新,都希望透過藝術家重新彩繪,讓社區煥然一新,成為熱門打卡景點,藉此帶動在地觀光人潮。有「流浪畫家」之稱的蕭士堯,非科班出生卻喜歡繪畫,7年前以「想要去做」的單純初心,在宜蘭南方澳南安國中的體育場開始了他的社區彩繪人生……。

許久不經營臉書的蕭士堯,要找到他著實不易。採訪當天也因為他記錯時間而有一段小插曲,但寒風細雨中匆忙趕來的他,仍然可以感受到不失信於人的人生態度。乍見他,一身勻稱的黝黑膚色,微禿的額頭,在後腦勺紮起一小束頭髮,留著鬍渣,不刻意梳理面容,又常因為作畫而更換住所,因此有「流浪畫家」的稱號。

年近40歲的蕭士堯,出生並成長在台北市西門町,家中開服飾店,然而他卻不喜歡都會生活,反而喜歡接觸有山有水的鄉村地區,樂於和社區裡的人打交道。情感豐富的他,從人們的喜怒哀樂與生老病死的故事中,體會到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彩繪藝術家蕭士堯曾經駐點宜蘭南方澳,為社區描繪在地風采。圖為他2016年彩繪「鯖魚文化季」之大鯖魚模型的神情。(照片來源:潘佑升)

向信心喊話 放手一搏

30歲之前的蕭士堯是個宅男,日子過得渾渾噩噩,甚至不知道何年何月何日,但2012年12月24日這一天,對他而言卻記憶深刻。當時他透過軍中同袍介紹,被邀請到宜蘭南方澳南安國中體育場,畫出人生第一面彩繪牆,直到2016年止,他在蘇澳地區的學校及社區創作了許多彩繪牆,他強調:「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只帶著一只皮箱的原料及一顆開放的心胸,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畫畫!」蕭士堯曾遇過一些人,一開始只是隨口答應,但是看他真的煞有其事拎著一大堆顏料到訪,當面不好意思拒絕,勉強在社區裡找出一面牆給他畫,也因此他總是也要畫出一點成績。每到一個社區畫畫,總是需要花很多時間與在地人溝通,後來為了省下溝通的時間,他選擇固定幾個社區,如此一來便可挪用較多時間在畫畫上面。

使斑駁公車亭  成為打卡景點

彩繪南方澳漁港南寧市場旁的公車亭,是一次特別的創作經驗,應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創辦人吳文明的邀請,蕭士堯透過吳文明的口述與參考老照片,花了一個星期,將整個公車亭裡外全畫滿圖案,內牆畫了科幻式「蒸氣怪魚」,天花板則畫了一大片「深海魚群」,外牆也畫滿了各式色彩繽紛的傳統工藝「大魚旗」圖案,使原本斑駁不起眼的公車亭,化身具有在地濃厚色彩的公車亭,也成為外地遊客來此造訪的打卡景點。

長年汲汲於保存南方澳文史資料的吳文明表示,他是經由朋友介紹才認識蕭士堯,並特別去看他的彩繪作品,於是思索要在社區裡找一個地方給蕭士堯彩繪。選定漁港邊的南寧公車站,乃是因為這裡不僅是居民等公車的地方,平常漁民也會在此聚集聊天,而且此公車亭長期經海風吹拂,牆面已斑駁不堪,的確需要美化一番。

彩繪完公車亭後,吳文明又邀請蕭士堯去南安國小彩繪階梯步道,以及繪製南安國中禮堂的大壁畫。吳文明說:「蕭士堯對於社區彩繪非常熱忱,連多少錢都沒講就一口答應了。」於是,他也努力四處奔走經費來源,讓蕭士堯有更大的創作空間。在南方澳彩繪創作有將近3年之久的蕭士堯,期間幾乎居無定所,他除了多次請蕭士堯吃飯外,也鼓勵蕭士堯要出國走一走,看看歐美國家的彩繪作品,以開拓創作視野。

蕭士堯在彩繪牆上規畫出一部分與小朋友共同創作。(照片來源:蕭士堯 )

駐村藝術家 滿足社區的需要

藉由社區彩繪,蕭士堯儼然成為「駐村藝術家」。「大部分的社區或學校都沒有太多預算,若要花較少的錢請到藝術家來駐村,這一點並不符合經濟效益。」蕭士堯沒有預設立場,只要社區與藝術家覺得好就好。再者,他並不想賺社區的錢,只要社區能夠提供較多的創作空間,或是介紹其他社區讓他去彩繪,他會努力去滿足每個需要。由於他是一個人作畫,依據畫作大小及內容,創作的時間也會不同,有時候只需半天就能搞定一面牆,有些則需要花上1個月,此時他就必須短暫借住在社區裡,以完成巨幅壁畫。

蕭士堯所配合的社區大多數不會管他在做什麼,創作時間也非常彈性,當他專注創作,經常不知不覺忘記時間,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在社區彩繪時,最常遇到的就是學校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觀摩,為了增進小朋友的參與感,他也規畫出一個創作區域,由他指導小朋友動手作畫這對孩子來說,相信是一次難得的人生體驗。

觀望並調整  邁向人生的下一步

社區彩繪到底是標案?還是藝術創作?蕭士堯認為,這沒有一定的標準。對他而言,若是社區有需要,自己也有能力可以付出,他就會透過「駐點」方式認識在地文化與民情,與社區居民分享生活經驗,再以明確的主題為社區創作壁畫,至於是否成為藝術創作,端看社區給他自由發揮的程度,倘若社區願意妥善保存彩繪牆面,讓他的創作成果分享給更多的人,這也就是他享受社區彩繪的意義所在。

「藝術家從事社區彩繪工作非常辛苦,希望大家能夠給予肯定!」蕭士堯表示,藝術家在社區彩繪不同於一般社區公共彩繪的標案,通常他是一個人在烈日下揮汗工作,甚至要拿著梯子爬高,兩隻手各拿著油漆與刷子在牆面上作畫,不僅需要付出很多體力,同時也有高度危險性。有時候他會覺得自己好像在街頭賣藝,倘若得不到回報與支持,心理也會產生負面情緒;加上收入少及工作不穩定,連帶他自己生活也陷入困境,雖然很享受創作的樂趣,一旦時間久也會萌生疲累,希望生活可以穩定。

蕭士堯在南方澳南寧市場旁的公車亭彩繪,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照片來源:潘祐升)

曾有人建議他以「商業模式」經營自己的工作室,但幾經考量,他認為社區彩繪所要付出勞力太大,且要兼顧創作理念與符合大眾觀感,連他自己也都在觀望與調整心態,不適合輕易投入工作室。近幾年他暫時告別社區彩繪工作,以自我放逐的方式當起國際背包客,透過旅行吸取外國經驗,算是在彩繪工作疲累時,讓自己能短暫歇息,追求成長再來思索如何突破瓶頸,邁向人生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