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欣芳

20年前《社區大學開鑼宣言》宣告:「知識必須從學院中解放出來,成為全民的資產,不能對平民大眾學習的可能性預設成見,阻斷其學習機會。」相信當時寫下這份宣言的人,應該沒料想到,20年後,無數的「開放式線上課程」逐漸成為主流,「翻轉教育」的概念影響現今的教育現場,Google甚至成為每個人最佳的智囊團。當互聯網讓教育開始去中心化、去仲介化、去邊界化,知識變得唾手可得,任何人都能自由地貢獻與吸收知識,許多人不禁思考,學校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以及,社區大學能夠為人們帶來什麼?

社區大學連結土地與居民 培養在地認同感

當知識從學院中徹底解放,網際網路已為各階層民眾敞開大門,沒有時間和空間限制,社區大學卻在這樣的教育革命歷程中,彰顯出獨一無二的價值。以宜蘭社區大學為例,開設了許多在地的相關課程,如「宜蘭史料與史學課程」或「宜蘭水圳課程」,這些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啟發人們更加瞭解自己生長土地的過去,以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水文知識,透過對宜蘭深度瞭解的專家學者,手把手帶領學生,讓學生認識宜蘭的地理、歷史、文化等,也間接培養宜蘭人的在地認同感。宜蘭社區大學校長林庭賢說,類似像這樣的課程即使有賠錢的疑慮,也要全力推動,因為宜蘭社大的辦學是以「公益」的角度出發。

宜蘭社區大學校長林庭賢表示,宜蘭社大的辦學是以「公益」的角度出發。 (照片來源:吳欣芳)

像這樣傳承知識的課程,近年也逐漸發展出更深層次的意義。六年前,宜蘭社大開始舉辦「秋天遠足」,有一年的遠足主題是「宜蘭城穿街走巷」,由宜蘭史料與史學的教師,與學生一同規劃路線和內容,讓學生做導覽,帶著有興趣的社區民眾一起在宜蘭舊城走透透,許多在宜蘭住了20多年的居民,這才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有趣的文化,以及從未走過的巷子。在網路上,或許能找到各式各樣關於宜蘭的史料,但當知識無法與在地連結時,終究也只是沒有生命的文字和數據。

林庭賢認為,學習不應該只在教室,更應該要在戶外,才能真正解放知識,融入每個學習者的生命歷程中。正如地理學家段義孚所說:「一個空間之所以可以成為地方,是當我們想體察、瞭解和經歷它的時候,透過發生其中的活動賦予空間意義。」

當人們走路時,其實有點像閱讀,他們開始熟悉那些曾以為與自我生命無關的對話和聲音,人們豎起耳朵仔細聆聽,有時太隱諱,有時太響亮,但陪伴的感覺從不消散,那些在宜蘭舊城走路的人,與活人亡者並肩,閱讀爬梳出這個地方的歷史,並從中學習看見這塊土地的獨特和美好。這些收穫,從來無法單純透過「獲得知識」就能體悟,更需要有人指引,才能聽見社區裡那些長久被忽略,隱身在牆角、磚瓦的微弱聲音。

餐桌上的溫柔革命 讓沉默的土地重新發聲

宜蘭社大從20年前,第一個學期只有800多人,40幾門課;至這學期已超過2,000人次,並有125門課程,雖是緩慢成長,但因為整個學習環境和教師都散發著正面能量,所以每學期都有新生加入,甚至有位長期在宜蘭社大學習的學生,因為相信學校的理念和價值,而從「接受者」搖身一變成為「給予者」,主動聯繫學校,希望無償將家中一塊農田借給校方,讓校方開設「友善耕作多元農業課程」,教導更多民眾用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的耕作方式,從自己開始,生產安全的糧食,進行餐桌上的溫柔革命。

這門課讓宜蘭社大也發現,原來有越來越多人關心農業生態環境、農村地景和生態保育,甚至到宜蘭務農。林庭賢表示,「願意挽起袖子,無畏務農需要面對風吹日曬挑戰的人,在功利的時代已經所剩無幾,因此社大應該要成為這些新世代農人的最佳後盾,即使有些年輕農夫是外來移民,但社大也是個平台,應該為需要資源的人媒介合適的資源和人才,在學習的場域提供相關知識,在需要實作經驗的時刻給予機會。」

除了「多元農業課程」外,宜蘭社大也曾邀請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漁業與野生動物所博士林芳儀開設「農田保育學」,希望透過一系列與土地相關的課程,形塑屬於在地居民的無聲價值,進而以共享共好的理念,一針一線修補破碎的土地,療癒水鳥的棲地,將土壤的芬芳養分重新注入。

宜蘭社區大學「夢想新農培訓課程」,為農村注入新生力。(照片來源:宜蘭社區大學)。

社大學生共組社團 互助與利他

網際網路的世界裡,即使有無數的資料、訊息和知識可汲取,但社區大學卻能提供一個比知識更迷人的場域,讓人不只是學習,更能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社區付出,「宜蘭社大孔明車隊」社團即是一例。這個社團是由一群愛好騎自行車的學生所組成,他們騎遍宜蘭的城市與山區,累積的經驗甚至吸引宜蘭縣政府,在規畫自行車道時,也向他們請益路線設計和系統規劃。

林庭賢說,宜蘭社大相當鼓勵社團在行有餘力之時,能做更多利他的事,像是「孔明車隊」社團每每一同出遊騎車,當他們在河邊休憩時,也會「順便」為宜蘭縣政府做水質檢測,由政府提供檢測器材和相關訓練,讓車友們知道要如何做河水基本酸鹼值測試和瞭解懸浮微粒,這些車友也能以舉手之勞的力量,長期、有效率地監測河流是否有汙染的狀況,可說是一舉兩得。另外,孔明車隊也會舉辦為社區居民的老舊單車免費健檢的服務,讓社區大學的正能量,拓展到校外的鄰里居民。

孔明車隊提供「老舊單車免費健檢」服務。(圖片來源:宜蘭社區大學孔明車隊網站)

如果說「科技始終於人性」,但當科技發展的速度像是一輛失控的列車,駛離人際關係原本的親密,那麼,是時候讓我們想想,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學習的樣貌,讓學習者不只是學習知識,更承擔起讓社區變得更美好的想望。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50+就業培力計畫|☛

☛|青少年社區關懷行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