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今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家暴案件通報數也隨之增加。依據新北市政府家防中心統計,今年1至3月的家庭暴力通報案件共計4,914件,比去年同期成長10%;單看3月受理案件,即較去年3月大幅成長將近三成;而依據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統計,今年1到3月的家庭暴力案件也比去年增加了170件,顯示疫情所帶來的壓力,對人們身心層面、家庭關係等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也是臨床心理師的李筱蓉表示,防疫期間使許多人無法做原本想做的事,甚至連假日也不能出門去玩,在家裡的時間變長,有些人因為體力無法消耗造成晚上不易入眠,生活秩序失去常軌,造成生活的焦慮感,所以「防疫EQ」相形重要。面對防疫的需要,社區中不免有許多活動被迫取消或暫緩,像是各縣市陸續取消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長者共餐與健康促進活動等,這些社區據點活動的調整與防疫的整備,無形中帶給許多民眾身心上的壓力。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及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洪德仁也提出,高風險的銀髮或弱勢族群,如何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透過「社會處方」的運用,緩解內心的焦慮與疏離,重新找回社區中人與人的連結與互動,或許是現階段可以嘗試的方向。

防疫EQ與社會處方  協助回歸正常生活

洪德仁特別指出,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功能無庸置疑,社會上也有不少聲音希望在防疫措施做足的情形下,能恢復據點共餐或相關健康促進活動,但疫病當前,病毒傳染的風險是重要的評量因素,因此現階段並不建議重啟據點活動。雖然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確可以做好量體溫、噴酒精、保持社交距離等基本防護,但共餐要拿下口罩,依照國人的習慣,吃飯還會聊天,這些動作都會增加感染的機率。台灣感染民眾有超過八成屬於無症狀或輕症,在如此不易察覺的情況下,若據點仍舉辦共餐或健康促進活動,將會使屬於高風險族群的長者暴露在危險當中。

然而,社區相關活動暫停,因擔心社區感染而不敢出門,長期待在家中的長者也會加速老化;或是保持社交距離,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不只是長者,甚至是一般民眾的身心狀況都會受到影響。李筱蓉以「防疫EQ五原則」—調、鬆、樂、轉、好,教導民眾放鬆心情來對抗疫情。她建議,大家日常生活可以從這五個原則著手,調整作息,規劃生活作息表;放鬆身心,打開電腦視頻有關運動的節目,跟著做有助放鬆;找到樂趣,利用防疫在家期間,把一心想做的事趁機完成,像是打掃、陪伴小孩、讀本書等,藉此找到生活的樂趣;轉個念頭,即便全球疫情嚴峻,但疫情總會有趨緩的一天,讓自己轉向一個正面思考的方向;創造共好,就是從社區觀點出發,透過資源與人連結。洪德仁也提出「社會處方」(social prescribing)的因應之道。他表示,社區的非營利組織、在地機構及一般居民,在結合社區的正向社會資源後,提供或媒合給有需要的民眾。「在這樣嚴峻的時刻,我們還是要保持社會連結的各種可能性。」洪德仁說。

目前部分社區大學改採線上開課,或是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改以供餐與送餐取代共餐,並透過電話問安掌握長者情形;還有新北市在2月就成立的防疫志工隊,透過志工持續在社區關懷訪視、發放防疫物資與送餐服務等;民間社福機構基督教芥菜種會也成立「芥助網防疫專區」募集防疫物資包、「弱勢家庭抗疫急難救助金」,幫助弱勢家庭度過困境,「防疫專區」中亦設有「我的防疫宣言」,邀請社會大眾用具體行動表達關懷,包括「我願意主動關心社區店家的營業情況,以消費和預付的方式支持店家繼續營運,減少疫情對社區經濟與生活系統的打擊。」、「我願意開始捐款給一個在疫情期間持續幫助弱勢民眾的公益團體」等,以網絡力量回應抗疫需要。

部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以送餐代替共餐,讓長者照護服務不因疫情中斷。(照片來源:新北市五股貿商社區發展協會)

連結社區正向資源 多元具創意的社會處方

李筱蓉強調,此次防疫工作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行有餘力,為社會付出一己之力,就能共創美好未來。而這些服務可以是相當多元且具有創意的,因此在遵守社交距離的規範下,洪德仁更建議各種有益社會健康的介入,例如:閱讀處方、志願服務處方、資訊處方、就業處方、音樂處方、藝術處方、運動處方等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向。

閱讀處方為例,書籍不僅能帶給民眾新知,沉浸在閱讀也能舒緩緊張與焦慮的情緒。在部分城市已封城的南非,由於書籍取得不便,因此當地的非營利組織便透過送食計畫,同步將書籍贈送到家長手上,並結合地方的媒體,將書的內容印製在報紙上,讓民眾可以剪下自製成摺疊書,或是一起與孩子共讀。另外,在澳洲和英國,也有非營利組織關注強化說故事教材的配送和加強電話訪問,讓社區弱勢家庭孩童的閱讀不致中斷,也舒緩孩子的緊張與焦慮。

在台灣也有許多縣市的圖書館提出防疫期間的閱讀處方,例如:台中市立圖書館推出「防疫閱讀不打烊電子書展」、「居家防疫心靈處方箋」等數位資源,使得線上電子書使用率較去年同期成長七成。另外在新北市,透過整合教育局、新北市立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等各大圖書館,及民間電子書資源打造的「新北市親師生平台」,讓新北市師生能直接免費借閱超過40萬冊的電子書。全市34間圖書分館的「課後陪讀」與「幸福餐券」也照常提供服務,不因閉館而中斷弱勢學童的服務。

志願處方方面,雖然疫情造成志願服務大幅減少,但若能在良好的保護下進行工作,不僅能幫助社區中的弱勢或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譬如這次疫情慘重的歐美國家,許多已退休的醫師與護理師紛紛返回醫療防疫崗位;在台灣許多縣市與社區也組成防疫志工隊,或是各地的食物銀行仍持續尋求食物與物資,希望讓三餐不繼與弱勢的家庭不因疫情而斷炊。芥菜種會表示,民眾捐贈社區食物銀行物資的比例,第一季較去年同期減少36%,2月份受物資搶購潮的影響,更高達72%,但受贈人次卻增加了49%。為及時提供需求,募集7,000份物資包經費,包含米、麵條、油、肥皂等生活必需品,支持有需要的家庭,並呼籲社會大眾在疫情期間仍付出關懷,主動關心社區長者或鄰居,協助採買防疫物資或食物用品,或捐出自己多餘的食物,在社區有需要時貢獻己力。

這些多元的「社會處方」正是社區營造的一種模式,在社交距離的規範下,民眾可以透過自己所需求的社會處方,展開行動,主動連結社區資源,共同建構自助互助的網絡。這不僅是疫情當下重要的連結,更是未來疫情結束後,社會重建所需的正向社會資本。

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推出「防疫EQ五原則」,教導民眾「調、鬆、樂、轉、好」以舒緩疫情造成的心理壓力。(照片來源: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

採訪撰文:張以牧、盧明正
編輯:胡善慧、吳素華

 


▸▸捐款支持▸▸

☛|抗疫物資包經費|☛

☛|弱勢家庭抗疫急難救助金|☛

☛|疫情期間兒童待用餐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