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以牧

編按:台北市青田社區,殷海光的故居,擁有全台日式住宅保留最完整的街區,宗教殿堂聚集之處。誠如龍安里里長洪秋甲所說,在青田街這個文教里,想要將人聚集起來相當不容易,兼且社區長者普遍擁有豐富學識,一些僅能讓人打發時間的活動根本不能吸引居民參加。然而,由和平長老教會開辦的社區樂齡課程:「和平183樂活關懷站」,為甚麼甫開辦三期的課程,便已在社區中引發良好的互動效應,每期總吸引社區長者踴躍報名,而且廣受好評?本篇報導帶來宗教的社區工作精彩範例。

台灣在1993年就已進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佔總人口7%),並預計在明年達到高齡社會(65歲以上佔總人口14%),社區中有關長者的活動或課程也愈見盛行,其中「和平183樂活關懷站」便是以樂齡課程的形式,連結台北市青田街一帶的長者們。

「和平183樂活關懷站」為青田社區長者提供關懷服務。圖片來源/和平長老教會提供

青田街位於台北市龍安里,33棟的木造日式房舍,是全台日式住宅保留最完整的區塊,過去在里長與里民的共同努力下,促使北市府於2007年將青田街劃為「聚落風貌保存區」,將社區中的老樹及老房舍保存下來。同時這裡也是宗教殿堂聚集之處,在小小的青田街區,便有和平長老教會(基督教)、聖家堂(天主教)、耶穌孝女會(天主教)、台北清真寺(伊斯蘭教)、青龍宮(民間信仰)參差錯落街區中。

老樹成蔭的青田街道。攝影/張以牧。

坐落在青田社區的和平長老教會。攝影/張以牧。

「和平183樂活關懷站」是由和平長老教會開辦的社區樂齡課程。教會中負責社區工作的牧師周元元表示,取名的靈感來自於附近知名的「青田七六(青田街七巷六號)」,而和平長老教會位於和平東路一段183巷,故此將樂齡課程取名為和平183樂活關懷站。

青田街是全台日式住宅保留最完整的區塊,其中最知名的便屬位於青田街七巷六號的「青田七六」。攝影/張以牧。

183樂活關懷站於2016年開辦,與坊間動輒一、二十年歷史的松年大學相比,算是較晚起步;但令和平教會驚喜的是,甫開辦三期的關懷站,便已在社區中引發良好的互動效應,吸引社區長者踴躍報名,多元的課程內容包含醫療保健、手工藝、音樂欣賞、桌遊等等更是大受學員好評。

在課程開始前,講師都會帶領長者學員唱歌。攝影/張以牧。

社區長者會為自己的組別命名,在上課過程中彼此交流。攝影/張以牧。

周元元表示,183樂活關懷站有兩大特色,第一是社區居民與教會會友(同樣多為青田街居民)的比例接近一比一,讓非基督徒的學員在彼此的交流中認識教會,但不會強迫信仰接受。第二是課程「黏人」,青田街為文教區,里內並不缺乏專業的課程,社區長者也多擁有豐富的學識,因此課程內容著重在讓社區長者彼此互動,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教會中負責社區工作的周元元牧師正與學員交流。攝影/張以牧。

學員完成手工藝的花朵製作。攝影/張以牧。

「和平183樂活關懷站」學員大合照。攝影/張以牧。

擔任龍安里里長超過30年的洪秋甲說,里辦公室與和平長老教會之間互動相當良好,除了會協助宣傳183樂活關懷站的開課訊息,需要大型活動時也時常商借教會的場地聯合舉辦。他表示在青田街這個文教里,將人聚集起來相當不容易,因此和平教會透過樂齡課程連結居民,他自然是全力支持。

學員江小姐說,她自己在青田街居住超過30年,從未踏入和平長老教會一步,一開始是因為看到教會外面貼了樂齡課程的招生訊息而走進教會了解,沒想到來上課之後便從第一期上到現在。她表示可以感受到和平長老教會很用心在規劃課程,並非僅僅舉辦一些讓人打發時間的活動,她未來一定還會繼續參加。

照片最右方的江小姐相當喜愛「和平183」的課程,她表示未來還會繼續參加。攝影/張以牧。

除了183樂活關懷站,周元元表示,目前與社區相關的課程還有繪畫課、日文班、國小生命教育(進入社區中的新生國小擔任故事媽媽)、插花班等等,就是希望教會能與社區有更緊密的連結,使和平長老教會成為真正無牆的教會。

和平長老教會的一、二樓為開放空間,社區居民可以自由進入並使用。圖為二樓的咖啡空間。攝影/張以牧。

和平長老教會期許在社區中打造「無牆教會」,不僅沒有外部的圍牆,透過課程跟活動加深與在地居民的連結。攝影/張以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