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震威

2015年起,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為提供弱勢孩童能夠在社區擁有完善的照顧陪伴、營養餐食、特色課程等,與衛生福利部合作,推動「台灣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挹注教育與學習資源,結合社區志工人力,讓社區成為兒少照顧的安全網。而仕安社區因在社區照顧服務上頗受公部門肯定,因而與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合作,不僅成為受到中信基金會補助的社區,更成為計畫中在台南市第一個設立「兒少築夢基地」的社區。黃雅聖說,社區從2014年開始除了提供長者服務之外,透過社區青年與家長的力量著手投入兒少課輔班,並與台南藝術大學的學生共同創立仕安青輔社,扎根教育,讓孩子們能有多元發展同時與土地及社區產生連結。

談起仕安社區的兒少服務工作,同樣身為社區課輔志工與兒少服務推動者之一的黃雅聖回憶說,自己會投入兒少服務領域,最初是從102年11月起擔任新東國小的代課老師開始的。雖然當初只是透過自己空餘時間協助學校教學。但也逐漸發現社區孩子們,在課後學習與課業輔導的需求與資源缺乏,開啟對於兒少服務的關注與投入。103年之後,成為學校的課輔老師,利用每周三下午的時間,提供社區孩子課後輔導。黃雅聖說,其實只要小朋友們有問題時,都會直接來到家中找他,成為孩子們在社區的特別據點,每天都蠻熱鬧的。

雖然透過在學校代課的機會投入課輔工作,但若要讓服務更加完善,仍需各項資源挹注。雖然當時合作社已成立,但仍在起步與摸索階段,無法直接回應到需求。但在103年的暑假時,出現了轉機。黃雅聖說,當時台南藝術大學的學生正好進入仕安社區,並想透過學生暑假期間辦理課輔營隊,由此南藝大學生與黃雅聖聯繫,商討社區可用的活動空間。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下,南藝大學生與社區的青年夥伴們彼此相互交流對於社區孩子的課輔藍圖,進而成立了「仕安青輔社」,開始積極投入社區課輔班,期盼改善社區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

仕安青輔社舉辦說故事活動 照片來源/黃雅聖提供

黃雅聖說,在仕安青輔社創立之後,團隊積極開始尋求資源,為社區的孩子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但課輔班最重要的目標,是讓孩子們喜歡自己的家鄉,對於社區產生認同與連結,培力人才,才能讓社區有資本可以永續發展。在這樣的理念推廣下。無論是在地或外地青年,抑或是學生家長們,越來越多人開始接觸跟主動參與課輔團隊行列,成為一股青年回流的現象。現在則有近20位的青年與家長,投入社區兒少服務行列。黃雅聖補充,服務對象除了不限年紀之外,也不限必須居住於仕安社區的孩子,只要有服務需求都是團隊的目標對象。目前約有50多個孩子們參與課輔。除提供一般課業輔導及陪伴外,還有營養餐食與接送服務。另外,課輔班還成立扯鈴隊,讓孩子們有不同的學習機會。黃雅聖說,扯鈴隊不僅讓孩子有不同的興趣培養,孩子們還曾經遠赴大陸表演,成為課輔班的特色之一。

隨著社區兒少服務愈趨成熟,成果也受到公部門的肯定,今年更被推薦參與106年度衛生福利部的社區發展工作評鑑。黃雅聖說,其實社區早在102年就參與過一次評鑑,然而當年卻只獲得「單項特色獎」。在經過這幾年社區的發展與改變後,無論是最基礎的關懷據點、社區美化或是共餐及送餐服務外,合作社與兒少課輔的成功,也都成為極具社區特色的發展工作。所以,此次的參與評鑑可以算是一個捲土重來。黃雅聖回憶準備評鑑過程時說,透過大學時代參與全國社團評鑑的經驗,因此對於資料準備或撰寫上,都具有一定概念。另外,也因為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每三個月都會需要評估一次,所以在兒少服務上的資料準備也相較容易。參與評鑑從縣市政府的初審、推薦、進入全國評鑑,一直到最後衛福部公告名單,耗時約一整年的時間。而在今年的受獎名單上,仕安社區終於獲得今年度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優等」,也終於回應到社區居民這些年的努力。

獲得106年社區發展工作評鑑表揚優等 照片來源/黃雅聖提供

從投入社區工作至今,對於黃雅聖而言最感到開心的是,有些孩子在接受服務並看見社區的改變後,體認自身對於社區及土地的連結而成為青農。此外,也有許多的孩子願意參與行銷仕安米的工作,與黃雅聖併肩在各地市集中奔走努力。黃雅聖說,無論是合作社抑或是兒少服務,最重要的是讓下一代看見社區是有希望、有發展機會的,才有辦法促使年輕人願意回到自己的社區。

以農產品作為社區品牌的仕安社區,在合作社的成功營運下,讓社區成為自給自足經濟體,不僅成功自行推動福利化社區服務,也獲得公家單位的肯定。但對於仕安社區來說,目前才剛站穩腳步。面對永續發展,仍有許多可以改善與進步的地方。但仕安社區的成功經驗,卻也鼓舞了台灣許多農村及偏鄉地區,一個再生與翻轉的學習典範。

由孩子們一同動手美化社區 照片來源/黃雅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