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震威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對於農村再生政策規劃,為因應農村人口外流與老化、公共設施與建設不足、政策投入較少等,造成發展相對落後的情況。於民國99年起,制定並頒布「農村再生條例」,編列預算推動農村活化再生,創造就業機會與重現農村文化與特色。而在105年的審核名單中,仕安社區也成功申請到為期五年的「農村再生計畫」,作為對社區整體性的軟硬體規劃與興建、文化保存等,讓社區發展更加完善。透過經營合作社的經驗,同時也由社區青年協助申請通過「跨域計畫」、「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勞動部培力就業計畫」等獲得了合計約一千多萬的補助款,投資在興建社區運銷處理室及行銷推廣的人才建置上,讓農產品完全達到自產自銷的目標。

農村逐漸翻轉,社區經濟體也走向成熟

然而,合作社的成功並非一蹴可幾。面對創立初期的理念推廣與經營,收成不如預期這個硬傷,還有產銷流程與管道等,不斷考驗社區面對風險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危機也是轉機,這些難題只會更加凝聚居民的向心力。如今,合作社已走過四個年頭,經營體制與硬體建置更加完善,而且己經創造出結餘回饋社區,成功達成自給自足的福利化社區目標。黃雅聖說,只有社區堅信理念與初衷,才有辦法一一突破難關。

在確定成立合作社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找尋社員,以一股一百元,最少五十股、最多兩千股的方式,邀請社區居民入股。但一開始推動時,其實社區是很難馬上獲得什麼回應。卓丹羽說,大家都在觀望,畢竟對於合作社能否兌現承諾仍然存疑。理事長決定採取逐戶拜訪與宣傳,將理想與經營理念傳達給居民,承諾以高於市價四成的價格收購稻作。在勤跑社區的狀況下,原本目標兩百萬元,最後卻集資兩百一十六萬元,共計有54位居民參與。

由社員共同討論方案如何進行(照片來源:黃雅聖)

成功召集社員後,下一步就是稻米栽種作業。目前仕安社區所種植出的「仕安米」,特別標榜著以「無毒農法」進行栽種方式,這是仕安社區合作社非常堅持的信念。黃雅聖分享:自己的祖父也是農夫,但卻因為在種植時施灑農藥卻沒有配戴良好的防護措施,因而造成憾事。所以,不僅是為了讓消費者吃到健康的米,更希望也能保護土地並且照顧好農民。不過,雖然理念與發想很好,但卓丹羽表示,要讓農民改變栽種方式,卻也花了很多時間說服以及推廣理念,才好不容易在一開始時有5位農民願意接受合作。黃雅聖也呼應說,其實在剛開始時,甚至還有農民為了增加產量,偷灑農藥,但被其他居民檢舉,合作社直接以違法合作條例處理。

儘管如此,頭兩年卻因為天災與蟲害影響,收成不如預期,造成虧損。不僅讓合作農民開始擔心是否會如預期得到合理收購價,甚至有些社員還因此退出合作社。黃雅聖回應,為落實合作社理念,仍保持相同收購價保障農民權益。另外,也改變耕作模式,上半年以稻米為主,下半年則改為種植具有高經濟價值的黑豆,並與異業結合提供醬油原料等新產品。除了降低風險、增加利潤,透過輪作讓土地得到適當休息。終於,在第三年時,產收逐漸穩定,合作社成功由虧轉盈,也達到回饋社區服務的初衷。黃雅聖回想,合作社成立至今,不僅有120位社員參與,並有11位契作農民,總共10甲的農地。

不過,黃雅聖提到,碾米與烘乾等後續作業,以及最後農產品的行銷通路管道,才是真正的難關。一開始,由於社區內部並沒有碾米與烘乾等的器材,所以都需要拿到外面的碾米廠加工。然而,由於仕安社區的產量相較於其他品牌產量僅佔少數。所以必須趕在稻米大戶收成前,提前收割送至碾米廠作業。為解決這一狀況,去年度黃雅聖透過撰寫農委會水保局的「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申請到補助經費,添購仕安社區合作社專屬的相關設備。更在同年向同單位申請「農村產業跨域計畫」建造運銷處理室,作為社區稻米烘乾與儲存場。黃雅聖表示,這兩年看見合作社在營運上遇到的困難,一但有政府部門的計劃資訊便把握提案並撰寫。由於合作社的創立,受到當地政府機關的肯定與支持,因此透過公部門的資源連結與補助,讓合作社能有足夠的資本做好所有硬體建設,也為永續發展奠定好基礎。

於農夫市集販售自家合作社出產的儂產品 (照片來源:黃雅聖)

成立至今已第四年,仕安社區除了透過自身網路平台銷售農產品與透過活動擺攤販售外,也與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中國信託等企業單位合作,作為社區的銷售通路。黃雅聖說,為了找尋通路,親自拜訪許多單位與一般農產銷售通路,推銷自己的產品。雖有嘗試與連鎖門市合作,但礙於上架費太高無奈放棄。能夠與主婦聯盟合作,除了對於社區理念的認同外,最重要的是主婦聯盟對於他們主推產品「米漢堡」的原物料的堅持,正好無毒農法的「仕安米」滿足條件需求,進而大量採購,由此主婦聯盟成為仕安米非常主要的銷售通路。

合作社的經營並非簡單事,但有居民與公部門的強大支持,才能一路過關斬將。儘管到現在,在看似一切穩定發展的狀態下,身為業務經理的黃雅聖仍花許多時間勤跑各單位、參與演講等,就是為了不斷地維持產品曝光度,同時向大眾傳達社區發展及經營理念,希望讓社區變得更好,讓社區成為青年願意留下來的地方,這是我們這一代的使命。翻轉社區,除了軟硬體建設外,培力並影響青年們,才是社區永續發展的資本。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