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震威

仕安社區,一個位於台南市後壁區,居民人口僅有六百餘人的純樸農村,卻匯聚社區眾人之力成立台南第一個社區合作社,以及產出無毒農法栽種的「仕安米」,讓沒落農村成功再生。仕安合作社每年農作收成的盈餘,更是回饋到社區,用來解決當地醫療資源貧乏、老人及兒少照顧問題。仕安社區今年代表台南市參加衛生福利部「社區發展工作評鑑」,榮獲優等殊榮,成為農村再生的典範。仕安社區合作社業務經理及社區發展協會前總幹事黃雅聖表示,透過合作社的成立,以居民齊心之力,共同擔起社區發展,才能為社區帶來新氣象。

與農民合作,讓仕安社區合作社成為自給自足的社區經濟體。(照片來源:黃雅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從沒落到再現社區榮景

黃雅聖回憶社區合作社成立的原由:一切的源起都是由於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育諒,對於社區人口老化與老人照顧等問題的啟發。根據今年度台南市政府主計處對2016年人口統計的數據資料,65歲以上的人口已占全市人口的13.77%,已經迫近14%的比例,即將成為「高齡社會」。而仕安社區的所在地,後壁區的老年人口則占全區人口的23.74%,更已超過「超高齡社會(20%)」的標準。黃雅聖說,仕安社區在籍約有600人,光是老年人口就佔21%的超高比率。因此,對於推動社區發展而言,照顧好社區長者成為仕安社區首先要面臨的課題。

社區媽媽親自下廚,為社區長者提供送餐服務。(照片來源:黃雅聖)

廖育諒2011年上任後,首先針對最貼近社區長者生活的「食」與「行」著手服務。在「食」方面,結合社區媽媽教室協助烹煮,邀請社區長者加入,推動老人共餐;甚至,在針對行動不便的長者提供送餐服務。而在「行」的方面,由於社區在地理位置上,離市區較遠、醫療資源較缺乏,而且也沒有大眾運輸交通工具行經社區,就連走到最近的公車站牌對於長者都需要花費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因此,對於滿足長者的就醫需求,是極為困難的。仕安社區合作社專案經理卓丹羽說,很多長者礙於交通不便,又不好意思麻煩自己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因而選擇放棄看診,致使延誤就醫的黃金時間。有鑑於此,廖育諒自掏腰包購入一台九人座的休旅車作為社區服務車,每週四天免費接送需要就診的居民前往醫療機構接受治療,解決社區交通與醫療問題。卓丹羽表示,直到去年12月社區才有較為鄰近的公車站牌,但長輩們仍然比較喜歡可親性與便利性較高的社區服務車,長者有時還會相互邀約夥伴一同看診,使得居民間連結更加緊密。

提供醫療服務車,解決社區長者就醫問題。(照片來源:黃雅聖)

此外,卓丹羽回憶,除了社區服務體系的建制外,還針對社區進行環境營造,連結台南藝術大學建築研究所社區營造組師生,以及李坤昇建築師與其事務所同事的協助,將荒地與台糖舊址重新整治,進行環境美化,同時兼顧軟硬體設施著手打造社區。這三項社區服務的推動,不僅成功凝聚社區居民的向心力與情感,也奠定老農村翻轉的可能性。

黃雅聖表示,成功推動社區服務後,理事長與社區居民都認為,社區如果要有發展與永續性,若是僅僅依靠公部門計畫補助或是外界的捐款,並非長久之計。因此,為了讓社區的服務能夠永續並達到「自給自足」的狀態,就必須發展自己的產業模式。

在這樣的理念下,透過公部門與台南藝術大學師生協助,仕安社區成立合作社,以此作為一個社區經濟體。另外,台南藝術大學師生也因與社區的良好合作關係,認同仕安社區的發展理念,在2014年連結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樹德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嘉義大學、政治大學等6所大學聯合組成學生團隊,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申請「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開始長期進駐社區。在社區建築物上的修繕,或者社區環境的美化等,成為社區的夥伴,共同推動社區服務。而在資源連結累積社區能量後,合作社正式啟動,作為社區福利化服務的後盾,仕安社區逐步翻轉沒落的農村,期待再現農村榮景。

仕安社區合作社業務經理 黃雅聖。(照片來源:黃雅聖)

仕安社區在成立合作社的過程中,他們將碰到那些問題呢?他們又如何因應這些問題呢?許多社區工作者第一次跟公部門打交道的時候,難免出現一些忐忑,仕安社區又是如何過關的呢?他們的秘訣又是甚麼?(待續)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