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鄭維棕(汐止文化網創辦人)

「淡蘭古道」是清代時期從淡水廳到噶瑪蘭廳的主要交通道路,淡蘭古道主要經過的區域包括現今北台灣的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宜蘭縣四個縣市,也可以說,這條古道部分古徑依舊是目前許多登山健行者的愛好秘徑。

新北市政府前年將淡蘭古道劃定為淡蘭北路(官道)、淡蘭中路(民道)及淡蘭南路(茶道)三大系統。官道部分主要是指,以瑞芳為起點,經瑞芳、猴硐、雙溪、貢寮到宜蘭大里、石城,從軍事防守、傳遞公文到成為交通要道,為發展最早的歷史古道,其中以「馬偕之路」最具代表性,馬偕來台傳教於2020年屆滿150年,讓這條官道也具備了重大的國際性價值。

淡蘭中路(民道)則指初期從港口或基隆河水岸汐止、暖暖地區,沿著水路、山路,慢慢的往深山地區尋找溪流及山中較平坦的地方發展。同時來自不同地方的族群慢慢遷入,安溪人從南港或汐止移墾平溪(乾隆年間),泉州人移墾坪林尾(1796年),漳州人順平林溪往上游進行移墾(1812-1820年),在這股移墾流中的山地即內山地區,成為中路的精華。

淡蘭南路(茶道)則指先民尋徑入山種植茶樹,利用水路或陸路載貨,水路以石碇楓仔林及深坑為主要渡口,循景美溪、新店溪、淡水河載至大稻埕;山路循便道,翻越山嶺,經坪林尾、石碇、深坑、六張犁等節點抵達大稻埕,形成茶路。當時茶產業逐漸盛行,促成台灣巡撫劉銘傳於1885年循此山徑闢巨道通宜蘭,歷經約100年,闢建一條通往宜蘭的大道,即為今日北宜公路之雛形,亦是淡蘭古道的南路古徑。(註一)

淡蘭古道踏查(照片來源:郭聰能)

文史工作者溯源 質疑官版定調

針對淡蘭古道中路由暖暖起點劃分是否得當,汐止與平溪文史工作者皆有異議。以汐止來說,汐止舊名水返腳,在乾隆時代,汐止即有街市,是淡水廳中開發甚早的城市。尤其台灣得以發展,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所開發的縱貫鐵路,一路從基隆開始,向南延伸,讓進入基隆港的貨物可以貨暢其流,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再加上縱貫路的開展,更是奠定台灣發展重要的基石。因此,位處交通要津的汐止在當時可說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城市,工商也非常發達。日據時代日本人甚至在汐止設置最重要的重工業,即後來的台灣煉鐵,這些重要的工業遺址,目前在汐止還是清晰可見。另外,離汐止火車站不到三分鐘的五堵火車站,有專屬的運煤鐵道,短短的路程設了兩個車站,在全台灣絕無僅有,也印證汐止過往的繁華與發達。

根據平溪文史工作者郭聰能的研究,淡蘭古道中路進入平溪境內主要有三條道路,一為柴橋坑古道沿柴橋坑溪而下,因政府設置平溪廢土場而遭毀壞;二是順著三坑溪而下的石底古道,但沿途已被汐平公路切割,復原難度較高;第三條即為嶺腳尪仔上天古道,順著尪仔上天溪下嶺腳寮進入平溪石底後,沿東勢格方向進入坪林濶瀨,再往宜蘭頭城方向前行,返回亦是。而中路乃平溪與坪林內山的先民,為了生存,耕山開闢聚落往來的生活便道,承載著從福民拓墾通婚、族群因利益械鬥到和解,以及抗日游擊戰等庶民的歷史記憶。

至今沿途手作石階、傾廢石頭厝、梯田駁坎等,還有福民心靈寄託的百年石砌土地公廟,留下古道上彌足珍貴的歷史刻痕。而根據文獻記載(《1904年台灣堡圖》)以及地方耆老的口述歷史,目前官版的淡蘭中路卻定調由暖暖越過五分山鞍部再進入十分後,爬越崎嶇難行的千階嶺稜線到雙溪是極不合理的路線。因此,賴聰能認為官版中路應從基福公路轉平湖森林遊樂區穿越至雙溪,並在古道進入十分後,越過基隆河順著番子坑溪,上溯越嶺往雙溪柑腳及內平林方向至雙溪,才匯合淡蘭北路方是正確的路線。

史料和遺址佐證 汐止應居中路核心

事實上,從汐止過往的發展來看基隆河,也可看出一些端倪。汐止可說石碇堡最早開發的地方,又是通宜蘭、平溪捷徑,過去平溪、石碇很多人需要買生活用品,會翻山越嶺到汐止街上購買,因此,汐止通平溪至今有肉崩嶺的古稱。因為從平溪來的人在汐止買了肉品,翻山越嶺走古道回去時,在半路上肉因為天氣炎熱就崩壞了。從平溪、石碇翻個山就到宜蘭,處在交通要津的汐止,工商發達,是汐止後山(平溪、石碇、坪林等)重要生活用品與農產品銷售的重要基地。國民黨政府來以後,發生重大的鹿窟事件,汐止原本是重要的產茶要地,因著十三分居民被圍捕、被撲殺而斷送了茶葉產業,茶葉開始往後山石碇、坪林發展也是重要的證據。

汐止縱貫鐵路經過,工商發達,是淡蘭古道中路重要的城市。圖為1993年台灣煉鐵遺址(照片來源:郭聰能)

由此看來,汐止通往平溪、石碇、坪林、宜蘭這一重要路線,自古已有之,且非常重要。史學家唐羽曾研究雙溪長源、泰平村境與北勢溪一帶,農產輸出路徑,是以過柑腳城、經盤山坑,入平溪火燒寮往水返腳之茶販古道為主,日據且列為保甲路,也與觀光局所定之中路,大相逕庭(雙溪鄉志)。另外,來台首任湘軍總兵劉明燈曾派四弟劉明煌,將帶來落籍的部眾,投入由汐止為起點的南路修建工作,經跑馬古道入蘭陽平原,後因加入抗日義軍行列,在乙未割台護土戰成仁者眾,其骨骸分裝99個金斗甕,原置於大崎腳坪水源路邊,汐止李石城、廖田耆老感念義舉,2000年自費另建塔安置,並立「抗日忠烈紀念碑」,讓後人悼念,亦可見汐止在淡蘭古道發展中重要的歷史地位。

因此,從歷史資料與許多現存的遺址研究,可以看出汐止無論如何在整個台灣發展的過程中,都居於重要地位,從縱貫鐵路與公路開發,汐止就注定成為重要的工商發展城市,而工商發達的汐止,也成為後山平溪、石碇和坪林生活買賣的重要貿易所在,這些地方再過去就是宜蘭,汐止在淡蘭古道中路應居核心位置,由此輻射,擴及平溪、坪林。特別是從汐止經殺人嶺,順著姜子寮溪越區界,過平溪循竿蓁林溪翻山入坪林境,再沿北勢溪俗稱國家級步道上溯,至縣界出宜境外澳,平溪文史工作者甚至稱此路線是「最短、最順之路」!因此,淡蘭古道中路捨此「最短、最順之路」的路線實在可惜,在研究如此重大古道路線定調前,實有必要多多聽基層文史工作者之研究,讓路線更逼近於事實。

註一:詳見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