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以牧

將受幫助的人們視為上帝派來的天使,用喜樂的心接待他們,便能在他們身上看到改變。

這是「天使之家全人關懷協會」秘書長黃池麗子的服務信念。在這個家裡,都是上帝派來接受款待的天使們。這些天使當中,有的是弱勢家庭的小朋友,有的是銀髮長者,很特別的是還有檳榔西施和吃檳榔的人。

「天使之家全人關懷協會」在台北市內湖區已服務了10年。黃池麗子說,其實自己會在內湖做社區工作「一切都是巧合」。2008年,內湖區公所正在推動「內湖之光課後陪伴計畫」,在徐春芳紀念教會前任牧師吳恩典的鼓勵下,身為教會長老的她硬著頭皮接下這個任務。之所以硬著頭皮,主要是因為她很少接觸小朋友,內心難免忐忑緊張,然而儘管忐忑緊張,如今也已默默耕耘了10年。

「我在老師的篩選上會特別要求。因為對我來說,兒少工作是長遠的,老師一定要是能在所有事上都很用心的人。」透過內湖之光課後陪伴計畫,協會陪伴了附近12間學校的弱勢兒童;2013年,承辦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兒少福利據點專案」,幫助社區中近20位弱勢孩童,除每晚供餐外,也有課輔老師及志工教導課業、才藝和品格。

黃池麗子(左二) 與弱勢兒少陪讀班的孩子合影(照片提供:天使之家全人關懷協會)

 

檳榔防治 獨樹一格的服務

「檳榔防治」在社區工作中比較少見,讓人不禁好奇為什麼想做這一塊。「我先生之前曾在防癌協會工作,參與過彰化台西鄉的檳榔防治工作。」這也使她特別關注檳榔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而當時社區附近一帶有許多檳榔攤,讓才剛投入兒少服務不久的黃池麗子,決定同時推動檳榔防制工作,於是發揮她擅長寫申請計畫的本領,與台北市衛生局及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合作,透過政府所挹注的經費跟資源推廣檳榔防制。「跟政府合作是很重要的,若缺乏他們的資源,在社區中便很難做事。」黃池麗子表示。

而這檳榔防治的推廣方式也很特別。黃池麗子會買下檳榔攤的檳榔,也會輔導檳榔西施轉行,還會請醫師為有檳榔成癮的人做口腔癌檢查。「一般都會向成癮者宣導要做口腔檢查,但因不具強制性,所以其實成效十分有限。因此我們換個方式進行,把醫生帶進他們家做口腔篩檢。」在如此獨特的方式之下,周遭檳榔攤的數量果然大幅減少。更特別的是,檳榔防治工作還能與弱勢兒少陪伴巧妙結合——將從檳榔攤買來的檳榔當做染布原料,讓老師教孩子做手工藝;每到暑假,老師也會帶著學生,到社區中的每一間檳榔攤及便利商店宣導,提醒店家不能賣檳榔、菸、酒給未滿18歲的兒少。

 

以健康串聯所有服務

除了兒少服務與檳榔防制工作,黃池麗子也沒有忽略長者的需要,「天使之家松年日光站」就是這樣展開的。如今有為健康長者開設的律動、體適能、樂器、歌唱、讀書會、健康促進講座等課程,其中的律動班更是大小銀髮族舞動比賽的常勝軍;此外也有為亞健康長者開設的日托站;更有每周一次為社區衰弱長者提供的復健與照護服務。所有課程皆由國民健康署講師與醫院醫師親自授課,內容相當豐富多元且實用。

「天使之家松年日光站」的體適能課程(照片提供:天使之家全人關懷協會)

 

課程之外,協會還有一項巧思。來到協會前,就可以看見一片香草花園,採用花菜共生的模式,長者不但種植香草,更可製作成料理,可以種又可以吃,帶給長者充實的成就感與滿足感。「我們以『健康』為核心,串聯所有的社區工作,所以並不覺得分身乏術。」黃池麗子說。

走了十年,並非一路順遂,曾經也因著困境,考慮是否結束服務。然而因著教會會友的支持與鼓勵而堅持了下來。「在這裡,我們的共同語言是『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曾經有位患有重度憂鬱症的長者來到這裡,因著喜樂的陪伴與互動,狀況已經改善許多。」

對於未來,黃池麗子除了延續目前的社區工作,也希望有更多人力能夠強化長者服務,以及展開新住民的服務工作。「這一切的社區工作都不是屬於自己,而是協會在社區中的使命,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甘心樂意地去完成。」

老師帶領長者在香草花園種植香草與花卉(照片提供:天使之家全人關懷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