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以牧

「二十多年前,我還在樹林的溪崑教會。教會姊妹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外出,竟看見有4個孩子睡在公園的椅子上。」郭明秀牧師回憶。從那時起,他便開始照顧這4個孩子,並進而發現樹林、迴龍一帶還有許多需要關懷的孩童。待這4個孩子順利成長,且溪崑教會也穩定發展後,他便前往迴龍建立貴格會迴龍教會。2004年,郭明秀在教會旁成立「迴龍弱勢家庭關懷中心」,提供這些弱勢家庭的孩子免費的課業輔導、才藝教學,以及午餐與晚餐;2014年,又在南樹林車站一帶開設了「大安弱勢家庭關懷中心」,總共照顧100多位孩子。

郭牧師與孩童們的合照(郭明秀牧師提供)

弱勢孩子的避風港
貴格會迴龍教會緊鄰數個工業區,教會會友與社區居民多半從事紡織、鐵工、卡車司機、清潔工等基層的勞力工作,收入不多且工時長,無法妥善地照顧孩子。本身也是基層出身的郭明秀牧師,相當瞭解這些家庭的經濟壓力。「我們的孩子每個都背負著龐大的學貸,因此除非是真的很會念書,不然我們課輔的方向會是以技職培養為主,讓他們發掘自己的興趣並擁有一技之長。」每週一次的電腦維修課,便是由在龍華科技大學任教的會友開設,希望讓有興趣的孩子未來進入高職或技術學院後,可以持續精進。

在才藝教學方面,目前主要有合唱團、爵士鼓、口琴、中國笛等。郭明秀表示:「如果說技職培養是引發孩子興趣,那才藝訓練就是增進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知道自己跟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優秀。」因此,郭明秀與老師常會帶著孩子到教會、學校或是安養中心四處表演,讓他們從中得著鼓勵與肯定。

與一般課輔班不同的是,迴龍弱勢家庭關懷中心還提供男女生宿舍,安置需要生活照顧的兒少(大安弱勢家庭關懷中心也將在近期提供)。郭明秀心疼地說:「有些孩子真的不適合回家!像是六年前有一個小一的孩子,父親在家裡上吊,他就這樣在家看著自己的父親兩天,母親則是跑掉了。因此在學校請求協助後,我們便帶他來課輔班,並安排他住下來。」迴龍弱勢家庭關懷中心共收容10多位兒少,在老師們的愛與關懷下漸漸平安長大,且其中5位今年即將從高職或大專畢業。

 

在地居民的幫助是重要推力

孩童們戶外教學(郭明秀牧師提供)

目前,迴龍與大安兩處弱勢家庭關懷中心各有50幾名孩子,規模並不算小,在完全免費的情形下如何維持營運?郭明秀滿懷感謝地表示,社區民眾、學校家長或是非營利組織都會捐贈物資,自己也時常會收到一些小額捐款,供應孩子們學習及生活上的需要。後來成立大安弱勢家庭關懷中心,在地的社區民眾更是重要推手。「當時有一個定期捐物資的吳先生,本身是茶店老闆。他在跟我熟識後,便不斷跟我講述他們南樹林的情況,希望我能在那邊再設立一處弱勢家庭關懷中心,前前後後一共講了兩年。」之所以會延兩年,主要是考量到人力與資源的不足,但在當地的龐大需要與社區居民的深切信任下,郭明秀便毅然投入,為弱勢家庭孩童再建立一個家。

讓郭明秀深受感動的是,物資並沒有因成立兩處弱勢家庭關懷中心而捉襟見軸。以孩童的午、晚餐為例,包括基督教芥菜種會、濱江市場的攤商,以及許多在地民眾都會捐贈食材;若物資過剩,他便會轉發送給社區的獨居長者、鄰近的國小與教會等。他笑著說:「所以當別人問我缺不缺某樣物資時,我都會說缺!因為即使足夠,我也會分送到其他有需要的地方。」

另外,鄰近的龍華科技大學與輔仁大學,也帶來極大的幫助。「這兩間學校都與我們有長期合作,大學生會教導孩子課業、魔術等,都帶得非常好。」目前龍華科大的「藍海社」會到迴龍與大安弱勢家庭關懷中心陪伴孩子;輔大社工系一年級學生則是在迴龍弱勢家庭關懷中心服務實習。

 

雖然辛苦 但苦中有樂

孩子在長照中心服務長者(郭明秀牧師提供)

自成立第一間弱勢家庭關懷中心至今已逾14年,郭明秀回顧過往:「說沒有碰到挫折是騙人的!像過去有幾個孩子怎麼帶就是帶不起來,讓我幾度也有放棄的念頭,因為你花在他們身上的心思,或許可以照顧更多的孩子。」但憑著信仰與對孩子的信任,有些孩子竟也有奇蹟似地轉變,讓他確信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像之前我們有一個女孩時常在學校打架,我們與學校老師都拿她沒辦法。但說也奇怪,國中之後她就慢慢變好,現在即使她畢業離開了這裡,仍會時常回來課輔班幫忙。類似這種例子太多了!」

因此,即使一路走來相當辛苦,郭明秀卻也感受到十足的喜樂。他感性地說:「這工作確實費心,但看到孩子不斷地進步,自己就覺得很喜樂,這是再多金錢也無法補足的。對我來說,這份工作是苦中有樂。」

「凡流淚灑種的,必歡呼收割。」也許這段話,能貼切地表達郭明秀這一路走來的心境與體會吧!

關懷中心的孩童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