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銀享全球2018英國參訪之全體團員;巫瑩慧整理

 

銀享全球自成立以來,透過各種國際連結和創新知識的導入,捲動銀髮創新動能,翻轉高齡社會的未來。高齡社會已成為一個不可逆的事實,新增的年歲如何成為個人幸福的延伸?甚至是社會資產的擴充呢?
2018年6月9日-16日舉辦了「銀享全球英國銀髮創新參訪團」,此行聚焦英國從整合服務、藝術及社會參與、到成效導向服務輸送體制的建立,觀察英國 From Aging to Living Well ,從「老化」到「好好活著」的啟示。本文為全體參訪團員之心得分享,一起想想面對高齡化,為何要以英國為師?

【參訪單位】

► Meet Me at the Albany ►► 每周定期的聚會,讓長者和藝術家一起進行多項創意體驗

► Baring Foundation ►► 支持藝術相關單位,幫助高齡者激發創意和營造更美好的生活

藝術參與和贊助
英國文化底蘊和邏輯思考超出想像,任何活動以讓長者享受過程為前提。服務單位會諮詢參與者的想望,強調內心的探索,而不是只有專家或工作團隊的設計,或是著重成果。以藝術中心 Meet Me at Albany 的合唱團為例,我們看到長者開心的參與活動之外,也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內心的滿足。

活動不是社工或其他工作員自己帶領,而是和專業的藝術家合作。沒有事先規劃課程,讓專業進來後,先和長者開放性的摸索與探討,再找出適合的學習和表現方式,這是很人性化的思維。

Baring Foundation 認為在藝術推動上,身心靈健康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他們贊助英國各地大小不一的活動,包括邀請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文字和音樂等4個領域的藝術家,每人8週進駐照顧機構,讓長者可以跳脫局限,而活出意義。

Meet Me at the Albany(照片來源:銀享全球)

【參訪單位】

► Alzheimer’s Society ►► 阿茲海默症協會也稱失智症協會,是全球「失智友善社區」的重要推手,提供失智症的倡議、信息、支持、服務和研究

高齡或失智的友善社區
不論是高齡友善社區或是失智友善社區,都是由在地的力量自動發起,由下往上堆疊,逐漸成長、累積能量,就可以穩健的達到ㄧ種高度。

英國失智症協會 Alzheimer’s Society 強調溝通協調、聆聽和尊重的態度很令人感動。他們透過深入探討後,提供架構,把失智友善社區的主導權交給地區去發揮。同時製作了一連串的參考指引,如偏遠地區推行指南等。也設計非常多的獎項,每年頒給傑出參與者,分別包括年輕人和志工。

Alzheimer’s Society(圖片來源:銀享全球)

【參訪單位】

► Age UK Croydon(分會) ►► 居家支持服務、防止摔倒、住院的生活協助和返家生活適應訓練

► Age UK(總會) ►► 英國最大的長者服務慈善單位,提供照顧、健康、住房、財務、休閒等直接或諮詢服務

社區照顧的整合服務計畫
老人照護需要看到「人」,而不是「老」。英國在安寧照顧的ㄧ直領先全球,末期病人在出院前就會開始評估病人需求,有職能治療師到家中評估居家環境,包含床的高矮及衛浴設備,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再做出院後的照護安排。病人出院後,會有家庭醫師(GP)、地段居家護士、安寧病院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員。在英國體制中,具有腫瘤和安寧專長的護士 Macmillan nurse 同時扮演教育和服務角色,因為並非每位家庭醫師都會照顧末期病人。

這次在 Age UK 的個人整合照顧計畫 Personal Integrated Care (簡稱PIC)看到更多元的服務,將財務、社會照護和志工再加進來,透過家庭醫師的轉介後,提供更完整的服務,且進行跨團隊個案討論,讓病人獲得更全面照顧,團隊成員間也能互相學習。

此次所有的學習都跟「整合」有關,國內一家知名上市跨國企業代表指出,在他所服務的公司文化中,成功的順序依次為定策略、建組織、布人力和建系統。當然其中的核心是人才,而人才的三種內涵是材(天生特質)、才(專精能力)、財(發揮的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參訪機構在資源和經費緊縮的情況下,藉著跨界協力發揮創意,為長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如何運用專業人才、志工和民眾的特質,以更寬廣的視野去連結,是未來台灣推動長期照顧上值得列入的措施。

【參訪單位】

► Age UK Camden(分會) ►► 提供多元失智服務與生活支持,另有媒合志工固定拜訪失智者

► Dementia Adventure ►► 支持失智者和照顧者到戶外,和環境、自己及社區建立連結

► Give & Take Care ►► 自助與互助的照顧儲蓄帳戶,另一種「時間銀行」的概念

志工的參與和運用
ㄧ般人如果是為生活而工作,就容易產生疲累,但是為興趣或熱誠而做,就會有持續的能量,英國的志工,就是不錯的典範。他們大部分都是從小就開始投入,所以更有不容易熄滅的熱誠和無私的奉獻。當然,如果在協助推動上有所障礙或困境的時候,工作人員適時去介入和處理也是很重要的管理重點。

志工的運用在 Age UK 非常的有系統,是社區關懷和協助上重要的人力資源。在其他參訪的服務單位或機構也都看到不同的支持角色,例如 Dementia Adventure 在每次的活動中,每一個失智者一定搭配一位照顧者和一位志工。

英國很多的慈善機構及社會照顧都是靠募款而來,他們會在社區開二手商店,店員都是志工,而且是高齡長者。另一個募款來源是餐會或音樂會募款,如此不只能募得資金,也能教育社會大眾,讓他們更能了解各家服務的內容。

Age UK Camden、Give & Take Care及Dementia Adventure參訪(圖片來源:銀享全球)

【參訪單位】

► ICHOM ►► 全球健康成效評估聯合企業,訂定醫療服務品質標準及相關指標

► CQC ►► 監督、檢查和規範服務提供者的品質,尤其是以個案需求為中心的整合機制

服務評量與品質管控
評量上台灣比較傾向中庸,大部分會勾選中間值,卻容易失去評比和參考的意涵。英國在操作更為細膩,會深入由優秀、良好、有待改進、不合格等四大區塊中,檢視安全、有效、關懷、回應需求和好的管理等面向,而後進行相對完整的分析。

另外,在 CQC 的評鑑部分有邀請民眾參與相關建議,ICHOM的各項健康指標的建立,也都有病友、家屬或相關民眾加入團隊,這是國內可以好好借鏡的元素。

英國在臨床上,會有研究團隊加入,讓服務的品質更具說服力,依據實證讓民眾、政府、及服務的提供者信服;教育則由另外一群人提供,培育專業人員。但在台灣,往往教育、臨床、研究是同一個人或很小的團隊做,很難在有限的人力和時間內做好這三方面。

在台灣,我們做很多的努力和服務,但需要有好的本土指標,提供大家參考。透過不同的介入措施,評估服務成效。推廣具公信力的證據,協助每一個單位將服務品質透明化,再發展可以和國際接軌的全國性大數據系統。就可以逐漸淘汰或改善現行的缺失,同時提升整體服務品質和成效。

CQC(照片來源:銀享全球)

產業思維
高齡的生涯管理可以從60歲慢慢推展至100歲,這是人生的第三波,可以完成自己或是成為智庫而有所貢獻。時尚、旅遊是可以翻轉的領域,最重要的是搭建平台,用好的方式來促發。目前趨勢火紅議題「斜槓 slash 理念」,就是讓每個人的另一種潛能有所發揮的「新生態系」。

對企業而言,希望可以將此行的夥伴納入諮詢。在長照生態系中,回歸人與人的基本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在評量中找到國外可以借鏡的面向,從照護面和預防醫學的角度,提早介入各種高齡疾病的預防。由小而大,慢慢做,而不是只談而不做。

高齡服務的省思
有一本暢銷書「下流老人」,以及這次我們所參訪的高齡服務,許多議題都值得省思和警惕,思考各層面可以調整和改善的部分,並且預先為自己的老年準備。

高齡服務有廣大的市場,大家ㄧ起做對的事往前走,努力華人世界的幸福老後。最主要是聯結各專長平台像Age Uk,以創變的思維,透過聯盟的模式,讓夥伴關係的聯結和網絡可以促進更好的發酵,見證團結力量大。

台灣和香港經驗分享
目前台灣也開始有出院銜接長照服務,透過照管專員在病人出院前評估病人,將評估的結果做為出院後居家服務分派的項目。不過,這些服務比較偏身體照顧,少有情緒和財務等整體性照顧。加上長照與居家醫療的服務來自不同的給付,不容易整合居家醫療與居家護理,這些都是未來還有待突破的關卡。

花蓮的社福單位在學習英國經驗後,期望在失智友善社區與冒險旅遊上有對應的行動,也歡迎夥伴們持續進行交流。

萬華地區有許多弱勢族群,此次台北市醫療參與單位在這個環境中深耕超過一世紀。這兩年更聯結各領域如:發展協會、里長、布莊和警政單位,做失智友善社區的經營。但是要如何營造好的亮點,需要再做研議。萬華地區的協力串聯,因為長期累積的力量,所以橫向的聯繫力量相對順暢,也很樂意提供空間,做為參訪後連結所有夥伴的橋樑。

學界代表目前在嘉義偏遠地區,推展高齡友善方案將近兩年,點燃了當地長者心中的燈火和促進了居民間溫暖的互動。台灣在長期照顧服務方面其實有很多努力和成果,香港也有不少好的措施。由於文化脈絡和外國不同,台灣和香港都需要「會說故事的人」,把做得不錯的地方,日後能以系統化的方式,大方地呈現出來和國際分享。

結論與建議
有位團員說:「一開始動念要學習幫助老人的創意作法時,自己就已經先被賦權。」還有一位夥伴說:「她這幾年前後參加銀享全球海外參訪團3次,加上自己不斷努力,她已經從完全不懂長期照護,到能夠迅速的作筆記,然後在網絡中與同行者分享。」

本次行程儘管只走訪了英國10個機構,因為夥伴來自不同的領域,好像接觸了2~30個服務單位。如果說有16位好朋友就會幸福滿溢,這次參訪認識其他22位願意助人的朋友,肯定會將「幸福感」帶回去給服務的對象。

看到此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代表,都很積極吸取新知和努力思考未來可行性方案。除了感動之外,也點燃大家內心的熱情。希望中央訂定妥善的架構,讓地方政府和民間各單位一起來發揮推展,而且讓架構下的參與單位持續保有熱情。

新北市的代表也呼籲除了在失智友善社區的領域中,將邀請夥伴投入指引的製作外,也願意讓資源可以有更多的合作和發揮,來帶動風潮,展現台灣的軟實力。中央的參與者也表示在邁入長照2.0的元年,政府正努力以比較完善的資訊系統,簡化經費核銷等便民措施,將整體服務導入更多的彈性和調整,讓長照的服務可以編織的更綿密和紮實。

在台灣,我們一向的做法偏向「做好衣服給老人穿,而不是爲老人量身訂做適合他們的衣服」,這次的學習後,可以開始結合機構或單位內的專業人員,逐漸翻轉服務的心態。此行大家最大的收獲是體認到,任何服務都需要朝著「使用服務者到底怎麼想,他有沒有享受這樣的過程」這個方向去規劃。因為讓他們「快樂和有尊嚴的活著」,服務才算真正到位,讓服務的機制,回到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

 

作者介紹
王淑貞、江宜錦、李斐可、杜柏㲆、吳雅琴、車欣欣、邱琳婷、邱若灝、高淑真、高瑞良、桂香梅、陳俊良、陳淑芬、陳毓璟、黃麗凰、楊雅嵐、鄭慧雯、顏婉娟、龔鈴智、Marco 共同分享心得,由巫瑩慧統整全文。
上述參訪團團員背景包含三位政府部門代表、一位學界教授、三位來自長照機構、兩位來自社福單位、三位來自醫療單位、兩位來自民間協會、七位來自產業界且其中兩位來自香港(圖片來源:銀享全球)

 

原文來自銀享全球部落 銀享無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