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陳星翰.書店惦惦店長

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8年11月,180期。

 

照護議題的沉重,源自於社會結構的複雜性,包括就業、移民、生育、家庭結構、傳統觀念、政策等等因素,都影響著處境中人能如何做決定。而要讓長照與高齡化這些乍聽之下有些距離的議題現形,可以透過問幾個切身的問題,以及觀察身邊的例子,將關注焦點放到身邊的角色和情境。

我們可以這樣問:「當家中有了一個即刻需要被照顧的人,立即會想到向誰求助?」親戚?家人?醫療照護機構?社區社群?看護?每一個問題之後,後續還得問「去哪找?」、「找哪一個?」……結果可能會發現,選項看似繁多,但真正能被實踐的選擇卻沒有那麼多元。

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在位於離基隆市區15分鐘車程的暖暖區過港里開的「書店惦惦」,觀察人口大量外移的邊緣區域的照護樣貌。獨居和高齡者隨處可見,常看到年屆80歲的長者獨自在巷弄間緩步移動,也有少數坐著輪椅出門的;另外從居民的閒談之間,還能聽見的是那些走不出家門的長者。看見這些真實情境後,我們想問:「還有其他的可能嗎?」

看見之後,下一步可能有什麼出路?

要突破對照護情境既有的想像,可以試著從先行者找出是否有更好的想法。《北歐經驗,台灣轉化:普及照顧與民主審議》《2025長照危機》這兩本書,讓我們參考比台灣更早面臨並意識到照護議題的北歐和日本,在政策、制度上所做的應對。兩本書,都談到人們為共同重視的事而建立了新型態的關係與組織,無論是為了推動制度、研擬改革,或是研發讓無法進食的人能順利吞嚥的食物。

《北歐經驗,台灣轉化》由已投入婦運多年的劉毓秀老師主編,收錄了她多次實地到北歐取經的紀錄反思,以及將這些經驗帶回台灣後,10多年來,在各地長出的公民實踐和政策推動。除了政策內容之外,政策制訂和執行的機制,也同樣需要我們關注,本書在開頭便介紹了北歐經驗中獨有的直接民主制度:民主組合主義[備註] 。另外,書中關於社區、同村協力與非營利等具「公共」精神的托兒機構的章節,則提供了在商業服務、政策措施、親屬支持之外,由公民自發組織行動的照護參考案例;同樣的精神,也可體現於長照領域,最終章即以「托育、長照和女性就業」的三合一政策作結。

《2025長照危機》集結了朝日新聞「2025衝擊採訪小組」,針對正邁向超高齡化的日本社會,花了3年時間採訪寫成的專欄。在書中,尤其是第2部,我們會讀到上有父母、下有子女還要兼顧工作的「雙重照護」、或是離家工作卻仍得通勤回到家鄉照顧親人的「遠距離照護」、或是在居家照護與機構療養的抉擇中掙扎的母女。也能看見,處境類似的人們,找到彼此,開始形成某些共同討論與組織行動,於是出現因應的自發性互助對策,例如「時間寄存制度」,讓民眾可在自己居住的區域從事志工活動累積點數,並將這些點數用來照顧人在遠處的家人。

討論我們想要怎麼生老病死

長照政策、制度的討論,其實背後關懷還是那個大哉問「我們想怎麼活著?」以及「我們如何一起活著?」過去的傳統社會避諱談論生老病死,但社會型態變遷已是進行式,面對新型態的挑戰,需要發展相應的解決之道。透過閱讀、能意識到問題已是跨出第一步,接下來可以試著與身邊的人談論,不要小看談論的力量,光是能突破對話的屏障,就已是往前大大邁進了一步。

書店惦惦舉辦讀書會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陳星翰)

SHOP INFO|書店惦惦
書店惦惦位於基隆暖暖過港舊警舍,原是早年政府為警局人員所建,不敵光陰摧殘,人去樓空而斑駁凋敝。經過里長、社區組織及區公所付出,老警舍的環境才得以維持。
2015 年,乘著地方再造的浪潮,一群長期關心長照議題的年輕人組織的「小暖蛋青年」在老警舍中誕生,以老警舍改造而成的書屋作為基地,在暖暖的寧靜街,維持著微溫孵育公民意識,期能在沉寂中創造新生。
孵蛋需要更多溫度,歡迎來書店惦惦看書、看電影,取暖、送暖。
TEL 0978-560050
FB 書店惦惦
ADD 基隆市暖暖區寧靜街9號
OPEN 14:00-21:00(週三、四及國定假日不開放)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主婦聯盟合作社以「共同購買」集結關心自己、關心環境、關心生產者的消費者,每月發行《綠主張》月刊,推動合作理念、綠色消費改善環境品質,以計畫性消費及合理價格予生產者支持,並透過食安教育,讓人與土地都健康。 官方網站:http://www.hucc-coop.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ucccoop、 LINE生活圈:https://line.me/R/ti/p/%40efp388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