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明正         

苗栗縣造橋鄉超過9成屬於農地,居民多半以農為業,然而都市發展吸引年輕人外移工作,獨留長者在家鄉駐守家業,其中行動不便的長者成為社會需要關懷的對象。天主之愛造橋關懷站(以下簡稱為「關懷站」)看見長者的需要,4年多來從不間斷地提供長者送餐服務,並於1月20日在主恩造橋有機農場舉辦「寒冬送暖意,主愛播人間」義賣會,有超過70位男女老幼參加盛會和體驗農場活動,包括自製竹筒飯、醃漬酸菜、採摘小番茄及購買有機農產品等。關懷站將義賣所得,全數作為未來一年的送餐經費使用,將愛心散播給需要關心的長者們。

造橋關懷站每年都舉辦重陽節敬老聚餐(照片來源:談良辰)

造橋鄉鄉長黃天貴表示,造橋鄉民有1萬4千餘人,居民多半世代以農為業,年輕人大多前往都市,使得長者獨自留在家鄉生活的比例非常高。許多老人家由於長期務農,有脊椎及膝蓋不良的障礙,日常生活行動受到很大的限制,連外出買便當都極為不便。關懷站4年多來,透過送餐關懷在地的獨居長者,不用跑遠就有一個熱呼呼的便當,特別要感謝志工不辭辛勞的服務精神,讓長者們得到無比的關心與安慰。

關懷站主任談良辰說,大約4、5年前,他初次來到苗栗縣造橋鄉,向主恩農場主人鄭聰祥學習務農技術,從鋤草、整地、播種等基礎工作做起。之後發現當地獨居長者的需要,兩人便有了關懷社區長者的想法。關懷站隸屬於天主教會新竹教區,於2014年4月啟動關懷獨居長者計畫,為籌措經費來源,當年11月曾在農場首次舉辦「洛神採果」義賣活動,限於志工人數不足,起初接受關懷的獨居長者只有4、5戶人家,由6位志工分成2人一組,每組每周中午送餐2天。消息很快就傳開來,需求人數快速增加,目前已有20戶接受送餐服務,志工人數也因此增加至10人,每組每周送餐1次。

參加者每人獲得一包芥菜,現場製作雪裡紅(照片來源:盧明正)

來自台北、資訊工程背景的談良辰表示,造橋鄉多半是客家人及務農人家,生活十分純樸,雖然聚落分散,但是彼此都認識而熟悉,對於外來客非常保守與敏感。他記得剛來的第一天,騎著腳踏車在路上,就有人問他:「你是誰?哪裡來的?」隔天也有人跟他說:「你就是剛搬來,住在火車站旁邊的那一戶人家?」讓他感到十分驚訝,覺得當地的每一個人似乎都在注意他的一舉一動。

談良辰也分享,剛開始長者對於送餐服務是有戒心的,然而隨著時間久了,長者都會注意送餐的時間,甚至會走到路口等待志工來到。由於務農的長者多半不善於言詞表達,只好用「天氣好熱」、「下雨了喔!」代替招呼;有時長者也會回贈一袋蔬菜或水果,藉以表達感謝。志工在送餐之餘還會向長者噓寒問暖,有時候還會陪伴聊天,瞭解他們的身體及家庭狀況。曾經有送餐志工察覺長者有失智現象,還通知其家人帶去就醫。

「送餐服務不只是給予長者一個飯盒,更重要的是這一份貼心關懷。」談良辰由衷的說。

大人小孩在溫室裡採摘小番茄(照片來源:盧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