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系統遭新冠肺炎破壞 食物銀行緊急救食救人
儘管食物銀行被稱為飢餓的「綠色解方」,但新冠肺炎的肆虐,卻讓這項解方面臨重大挑戰。面對本已脆弱的糧食系統遭破壞,食銀正努力不懈地搶救多餘的食物,並將其發送給陷於糧食危機的數百萬人。在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援助,同時確保造成環境負面影響的食物浪費得以降低,顯然是食銀刻不容緩的任務。
儘管食物銀行被稱為飢餓的「綠色解方」,但新冠肺炎的肆虐,卻讓這項解方面臨重大挑戰。面對本已脆弱的糧食系統遭破壞,食銀正努力不懈地搶救多餘的食物,並將其發送給陷於糧食危機的數百萬人。在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援助,同時確保造成環境負面影響的食物浪費得以降低,顯然是食銀刻不容緩的任務。
21世紀是個非典型的世紀,MERS、伊波拉病毒,到現在的新冠肺炎病毒,讓許多人的世界縮小到只有家那麼大,也因為如此,美國建築師詹姆斯所規劃的環保永續與資源共享的生態社區ReGen Villages,受到前所未有的矚目。生態社區計畫打造獨立的廢物處理、水資源管理、食物生產系統,同時運用新型態的複合耕作體系,讓住戶能以微生態循環系統獲取安全的食材。
出現失語症狀,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的米奇老奶奶,在試用VR裝置後,又開始說話,與朋友們交流;原本無精打采的失智症長者,也有類似的體驗,他戴上VR裝置後,開始四處走動,愉快地跟著節奏拍著腳,哈哈大笑,彷彿與世界有了新的連結。現在,VR「沉浸式體驗」也進到社區,助攻失智症治療,為長者們找回過往的活力。
原住民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但卻未受到社會應有的重視,長久以來的殖民主義甚至奪取原住民獲得食物的管道,讓他們無法獲得健康與安全的食物。全球食物銀行網絡(GFN)現正與世界各地的夥伴,為原住民族人捍衛不容忽視的食物主權。
如果問「疫情下誰是最無辜的受害者?」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兒童是這場戰役裡最受威脅的族群。自疫情發生後,全球約有3億學齡孩童,因缺乏學校營養餐食而處於飢餓的危機。因此全球食物銀行網絡(GFN)比以往更顯重要,他們持續提供食物給糧食缺乏的學齡兒童,一解飢餓之苦。
洗手、保持清潔、注意衛生是疫情肆虐的期間,人們最注重的生活細節,但在美國的納瓦霍族保留地,卻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沒有自來水可用,居民無法頻繁洗手杜絕病毒。所幸,現在有個嶄新的科技,透過太陽能蒐集空氣中的水蒸氣,轉變成乾淨且可飲用的水,一解社區居民的缺水之苦。
種族衝突在美國不斷上演,但芝加哥有一群看似血氣方剛的青少年,卻選擇用另一種方式來「釋放能量」。青少年認為,長年在政府忽視與種族歧視下,造成當地缺乏健康新鮮的食物,因此他們決定將社區的酒品專賣店,改造成快閃食物市集Austin Harvest,為資源欠缺的社區提供健康的蔬果與食品。
如果說石器時代人類最偉大的發現是「火」,那麼在現代社會中,「冷藏」則是人類的偉大發明之一。在西非的奈及利亞,有位社會企業家將太陽能面板與冷藏結合,並引進這項設備進入在地的魚市及農市,讓水果和蔬菜從僅能保存2天延長至21天,拯救至少2萬噸的食物免於腐敗,攤販和農民的利潤也因此提高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