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佳楓

在各個社區或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可愛的盆偶,仔細一看,這些活潑逗趣的盆偶都是由花盆做成,創意十足的盆偶,是出自人稱「光哥」的藝術家陳威光,他的本業可不是園藝造景,而是個經營了二十多年遙控模型玩具店的老闆。當年因經營花店的母親去世,留下了大量的盆栽,讓思念母親的他,開始用盆栽創作,沒想到療癒了自己,也造福了社區。

在嘉義縣溪口鄉的生活館為兒童辦音樂會,以吳念真導演埅名言,送給兒童們三千萬個祝福(照片來源:陳威光)

創作融入在地特色及草根精神
陳威光回憶當年:「只是因希望好好照顧媽媽留下來的一草一木,並充分利用花盆創作,沒想到意外開啟生命的另一種可能。」不過,一開始做出的盆偶,其實不如預期。「坦白說長得有點可怕耶!當時社區裡有婦人經過大罵:你沒事放一個盆偶在那裡,害我散步經過嚇一大跳。」陳威光笑著說。

雖然第一個作品沒獲得青睞,但陳威光卻愈挫愈勇,繼續改良,希望把盆偶變得生動,讓顏色更豐富、表情更逼真。若經過他居住的嘉義西平里社區路旁,會看見許多各種不同風格的盆偶,生動逗趣的表情,讓每個遇見「偶們」的居民都會心一笑。陳威光回憶,當年生命低潮時,西平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盧黃秀英把社區廢棄的花盆交給他創作,並給他實質的鼓勵,為感念社區的幫助,他將在地認同及特色融入創作裡,希望透過盆偶創作,讓更多人認識在地草根精神。各行各業的造型,符合節慶或富有時事話題等元素,都成了他的創作素材。改良後的可愛盆偶引起廣大迴響,某天靈機一動,他再將盆偶加入模型遙控玩具的電動技術,讓偶們的頭可以轉動,當旅客來到社區裡與盆偶合照時,盆偶突然轉過頭來看著自己,讓許多人又驚又喜。這些盆偶可以吸引旅客目光,使旅客停留並更加留意在地的風景事物。

嘉義縣鹿草鄉鹿東社區曾經是養豬的社區,陳威光透過創作呈現在地特色,並為社區的水池設計光環境(照片來源:陳威光)

創意種子播撒社區
因為盆偶遍及大街小巷,開始有許多公部門及展演活動邀請參展,療癒更多人心。作品受到歡迎,他自己也感到很快樂。後來漸漸有許多社區、社福機構、學校、團體、身障者、庇護工廠及監獄等邀請他教學,例如口湖鄉的學校就創作了與社區產業蝦米有關的盆偶。

他也以環保素材再利用的概念,結合花盆與礦泉水瓶創作盆偶,還能用以種植水草並養魚。他將創意種子播撒到社區長者及大小朋友身上,大街小巷都看得到盆偶創作,有人笑說:「認識陳威光的人很輕易就可以看出哪一個是出自他手,因為他創作的盆偶,不知為何都長得有點像他本人。」

到社區關懷據點引導老少創作(照片來源:陳威光)

憨人音樂會凝聚社區為一家
陳威光曾面臨生命低潮,在一個月內簽下三張重大手術同意書,後來面臨母親及妹妹相繼過世、父親車禍需長期照顧,讓他對於生命難題無法釋懷,但因為盆偶創作啟發他的生命價值,受到許多人幫助的他,開始覺得應該為社區做一點事。

熱心社區事物的陳威光,某天突發奇想,在毫無資源的情況下,運用社區的公共空間籌辦自發性音樂會,希望偏遠地方的鄰里社區也能感染藝文氣息,而沒有資源的他總有自己獨特的天然作法。「我會利用一些撿來的枯枝搭景,也用花盆置作音樂會的燈,強調一切都是天然的。」常和他一起創作的插畫家女兒,也加入繪製音樂會海報的行列。

社區居民說:「我們住在這邊,聽到音樂就跑出來看,於是意外的度過一個很美好又不孤單的夜晚,希望這樣的聚會能繼續。」另一位居民也說:「我們社區有很多長者都結伴來這裡聽音樂會,覺得我們真的很幸福。」一切從簡,但有氣氛又不失質感的音樂會,很適合一家人踏出家門共享夜晚時光,這被陳威光稱為「微音樂會」的小型音樂會,就是希望能創造這樣的微幸福。

今年端午節前夕,大概是辦音樂會的癮又上來了,陳威光臨時於臉書發文,號召曾一起經歷18場音樂會的好友們再回來。在以為音樂會無法成行時,突然有人願意當主持人、提供點心,也有樂團及素人歌手加入。他笑稱這群願意和他無償辦音樂會的人們為「憨人家族」,如他一直深信「天公疼憨人」般,我們所做的美好,將會回歸到我們愛的人身上,也希望憨人家族能持續下去,為社區居民創造幸福美好的藝文空間,透過音樂會凝聚居民的心,也讓不同領域的人能聚集在一起,除了與居民分享喜悅與快樂,也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在地的美麗故事。

女兒的手繪海報與布條,開啟了陳威光的第一場音樂會(照片來源:陳威光)

 


▸▸捐款支持▸▸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