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種會──有故事、做新事,社區工作邁向永續新里程

社區工作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從設計到進行的方式都大有學問!深耕社區工作多年的基督教芥菜種會,就分別採用了如貧童認養、食物銀行等「由上而下」的「輕推」引導,以及如合作社、就業培力等「由下而上」的「社區資產設計」。而SDGs與ESG等永續觀點的納入,更能幫助社區發展邁向新的里程碑。閱讀本文,一起來看看芥菜種會戮力推動的社區工作吧!

創新,食物銀行ing!

從救助飢餓、避免浪費到現今的食農教育,食物銀行一直與時俱進在轉型,以滿足社區的不同需求。但是氣候變遷、新冠疫情等威脅的同時出現,驅使國際上的食銀尋求更積極的作法,以創新的服務模式來回應全球糧食不安全的問題。台灣的食銀跟上這股趨勢了嗎?又有哪些創新服務?本次專題帶您一面借鏡國際視野,一面聚焦在地行動,探索在此瞬息萬變的環境下,食銀的創新之路。

零飢餓目標大逆轉 國外食物銀行積極蛻變中

「消除貧窮」、「零飢餓」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兩大重要願景,然而通膨的愈演愈烈,卻可能令我們與其漸行漸遠。糧食不安全問題席捲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早已陷入飢餓進行式,具有危機意識的食物銀行立即做出具體因應,從早期的被動受贈化為更積極的主動介入,更有計畫地分配食物給需要的人。閱讀本文,看看肯亞、澳洲、墨西哥等地的食銀採用了哪些創新作法來積極搶救飢餓。

不怕斷糧又兼顧環保 在地農場成最強後援

糧食的供應一直是國際間的重要議題,疫情期間多國因「封城」而飽受斷糧所苦,烏俄戰爭更是攪亂了全球糧食供應鏈,讓糧食不安全的問題雪上加霜。菲律賓反飢餓協會在食物銀行所支持的社區內建立的好食物農場提供了解方,透過在地農場確保當地的食物供應不斷鏈,不僅讓新鮮食物送達需要的人手中,還能兼顧環保永續、寓教於樂等多重目的。

與弱勢者同行 食銀深耕社區讓食物系統更具韌性

當許多婦孺、難民、遊民、原住民和雜工被邊緣化、歧視或被排除在經濟參與和社會服務之外時,他們的基本需求、日常飲食往往無法得到滿足。食物銀行的使命之一即是滿足這群被忽視或資源匱乏的人,但在不同文化和背景的情形下,除了幫助這群弱勢者,食物銀行也需要學習在地文化,以提供確實符應當地需求的服務。

台中華美社區剩食廚房 免廢、共享行動把剩食變美食

到餐廳吃飯也能解決剩食問題?坐落於台中市五權路「華美社區剩食廚房」,是由一群立志解決剩食問題的同好者所創辦,在這裡用餐沒有定價,您能自己決定這頓飯的價值,或者如果您今天帶不夠錢,您也能在飯後幫忙整理環境作為交換。這樣的理念備受歡迎,因為食物浪費,源自於人們不交流,才導致需要食物的人餓肚子,讓美食變為廢棄物。如果您剛好經過台中市五權路,可千萬不要錯過這間具有美意又特別的餐廳喔!

廚餘的第二人生 看巴西如何用剩菜殘羹賦權社區

煮了一桌豐盛佳餚但製造不少廚餘垃圾,真的很令人苦惱。巴西有一個不尋常的廚師,她教導貧民窟的人們,善用蔬果的每個部分,製作一道道健康又好吃的料理,而這個創意也捲動更多人,加入這場落實食物正義的行動。

食物銀行深入偏遠部落 為原住民食物主權站出立場

原住民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但卻未受到社會應有的重視,長久以來的殖民主義甚至奪取原住民獲得食物的管道,讓他們無法獲得健康與安全的食物。全球食物銀行網絡(GFN)現正與世界各地的夥伴,為原住民族人捍衛不容忽視的食物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