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最佳推手陳淑敏  在教學相長中桃李滿天下

學生獲獎,她比自己得獎還開心,甚至感動到哭;學生採訪,她為了側拍,把家人都拉進來當助教⋯忙於奔走授課,飯都沒空好好吃,卻仍然樂此不疲,只因為學生的進步就是她的最大動力,連「退休」都不在她的字典裡!她,就是公民記者的最佳推手—陳淑敏。十年的認真教學,讓她成為享譽公民記者圈、桃李滿天下的公民記者教師。閱讀本文,來看看這位熱血教師的故事吧!

以社區報喚公民意識 社大成在地媒體的出路

具有資源及強大實力的的主流媒體能引導輿論,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但由於主流媒體的性質與限制,往往無法長期支撐公共議題的追蹤,能長期關注地方議題的「社區媒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大因具有在地性與公共性,可說是「社區媒體」的最強後盾。在社大全促會的努力下,全台社大公民報導培訓課程中,已有許多自主性社團持續運作,媒體的型式更是多元,一張報刊、一本雜誌、網路平台、影像平台,都正為地方發出不可忽視的聲量。

雙北社大因應疫情展現正能量 社區學員線上線下防疫不缺席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台北市、新北市對於社區大學各採正常開課、延後開課的不同作法。台北市社大主張,與其讓學員到處流竄,不如照常開課,但努力做好防疫措施;延後開課的新北市社大仍在觀望,等待清明節假期後視疫情狀況再作評估調整,停課期間,各社團仍以線上互動來關心「鬱卒」在家的學員們。

協助地方產業孵化 社區大學應當仁不讓

當每部電腦或手機就是一座世界圖書館,可以供人隨意移動查詢時,社區大學創辦時所標舉的知識解放運動,已經不復存在。但若社大能協助在地人發展社企產業,將能走出一條壯大的發展之路,不僅發揮在地的影響力,對地方產業的發展更是助益良多。

社區大學 提升在地軟實力的文化基地

台灣各個鄉鎮市幾乎都有社區大學,有些比較大的城市甚至有多個社大。社區大學(以下部分簡稱「社大」)已不僅是終身學習的重要場域,也是台灣各地的學習協作平台,更承擔起在地資源整合,以及推動文化、教育、休閒的角色。

社區大學不只要你學才藝 還要告訴你在地課題的解法

在雲林社大,有位街舞老師,以和水資源相關的海草舞引導學員關心雲林溪議題,也運用另類的倡議方式,與學員一同戴大口罩跳舞,凸顯當地六輕的空污問題。雲林社大提出「另類倡議」,讓課程強制連結議題,鼓勵鄉親,透過繪畫、攝影和舞蹈,讓更多人了解雲林刻不容緩的空汙與溪流問題。

社區大學2.0 地方創生的秘密武器

過去十幾年,社區大學給予一般人的印象,多半停留在「老人大學」、「補習班」、「終身教育機構」等。但在《社區大學發展條例》公布後,象徵社區大學新階段的開展,可謂是關鍵的2.0升級,它不再只是學習機構,更是社區的智庫,或是社區的研發中心。

投身社區大學15年 張文彬把他鄉變故鄉

張文彬,新營社區大學主任、社大全促會的理事,同時也是雲林山線社大教務委員,他畢業後在台南縣新營市(現台南市新營區)擔任記者,後來他開始思考是否應該脫離記者旁觀與客觀的角色,去做一些有行動力的事,因緣際會之下,他受邀參與新營社區大學的籌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