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食共育 合作人親子聚會最佳入門

雙薪小家庭及獨生子女的趨勢,讓許多孩子普遍缺少玩伴,但「家有猴雞寶共育團」這樣的共同形式,不但讓孩子有伴,大人也可交換育兒心得,使得許多小家庭有機會聚在一起互助成長,共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或需要。

合作節電大作戰 落實生活環保

全球油源逐漸耗竭,能源需求卻愈來愈大,節能成為愛地球的生活運動。只要掌握節電4關鍵「時間電價」、「照明」、「空調 」、「冰箱」,並且因地制宜、有效溝通、設定目標,就能共同創造更為永續、長效的節能環境。

青年返鄉=地方創生?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盧俊偉認為,青年返鄉有三波浪潮:👉第一波:解嚴後的1990年代,建立自我認同;👉第二波:因921大地震後農村再生、產業重建;👉第三波:2010年後,跨地域/文化/產業的在地投入模式;👉2019年的地方創生,可否引領第四波青年返鄉的浪潮?城鄉發展不均的困境,青年返鄉是解藥之一,而農業雖是個傳統領域,卻也是許多鄉鎮的基本產業,是否能透過地方創生及技術創新,於在地擦撞出不同的火花,為地方注入生命力?

不要複製貼上日本的地方創生 台灣要走一條自己的路

借鏡日本地方創生,台灣以早期「社區營造」的豐富經驗作為基底,並由國發會在2019年提出5戰略包括👉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整合部會創生資源👉社會參與創生👉品牌建立等,因應實際需求推動屬於台灣在地的地方創生,透過人與人彼此連結、凝聚共識、互助合作,讓地方創生不只是個口號,更是個台灣全民一同學習共生互助的契機。

杉林大愛縫紉手作坊:從一個到一萬個包,我們都能做

地方媽媽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覷!十年前莫拉克風災過後,高雄市杉林社區的媽媽們,接受車縫技術培訓,手作 #杉林布包。從創立合作社、建立品牌到現在自立自主,有著接不完的訂單,甚至與知名速食連鎖店等合作,於去年創造超過300萬元的營業額。一針一線中,這群社區媽媽走出巨變,翻轉人生。

關於防災,社區營造可以做什麼?

氣候變遷導致災害類型愈來愈複雜,防災也從海綿城市的基礎假設,進化到 #韌性城市,並強調災後在 👉評估期👉準備期👉回應期👉回復期 等四個時期的工作下,能快速復原生活機能和秩序,基於這樣的概念,逢甲大學透過科技部計畫開發了「市民探針」的手機APP,讓防災透過社區居民參與及即時資訊分享,降低災害對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