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的光景可能帶來10年的慘淡」澎湖許姓民宿業者感慨,每當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受到控制,就會出現報復性旅遊,超負荷的壓迫感襲擊在地居民,用水、用電、垃圾、交通等民生危機直逼飽和,根本淪為「報復」澎湖,令他開始思考日本社區設計師山崎亮所言:「我們要一個『一百萬人來一次的島』,還是『一萬人來一百次的島』?」

旅遊美事變成蝗蟲過境般的災難,不只造成景點當地社會文化與生態環境嚴重的衝擊、旅客的觀光旅遊體驗也會跟著劣化、居民與遊客的衝突更是時有所聞,造成三輸局面,因此有愈來愈多人體認到必須在環境、社會、經濟間尋找長久平衡,以永續概念發展的旅遊更顯重要。

聯合國2015年9月正式發表「2030永續發展議程(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enda)」,研議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SDGs自此成為全球各式社群的參考準繩,依此提出解決方案並評量成果。其中目標12.b即為「制定及實施政策,監測永續發展對於創造就業機會、促進地方文化與產品的永續觀光的影響。」

台灣的旅行朝向從社區角度出發,更有文化深度、更友善環境並支持在地經濟發展(照片來源:兩腳詩集)

沒有管理就沒有永續

什麼是永續旅行(Sustainable Travel)?社團法人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理事長陳盈潔指出,簡而言之就是在旅行時設法降低對環境和社會的衝擊,並促進旅遊地經濟發展。不同於生態旅遊或環保旅行,永續旅行講求的是管理,「沒有管理就沒有永續」。不單只是推動環境保護,而是要讓環境、社會文化、經濟,透過永續管理產生平衡獲利,當地的旅遊環境及事業才得以長久維繫。

陳盈潔強調,推動永續必須建立管理機制,從各個面向全盤考量,思考如何管理旅遊目的地、飯店或旅行社等等,避免產生只在單一事件上符合永續旅遊標準,並且能保持追蹤、改善,降低旅遊產業所帶來的負面衝擊,增加或強化其正面影響,唯有旅行產業、商家或民眾都遵守永續理念,才能達成旅遊活動的永續性。

國際永續旅遊組織龍頭「全球永續旅行委員會」的旅行準則架構,也在社會與經濟利益面向指出,旅遊需支持當地社區發展,促進在地經濟利益,並盡可能減少對社區的負面影響。那麼以社區為基礎的觀光旅遊(Community based tourism,簡稱CBT)該如何創造更具永續性的旅遊產業?陳盈潔認為,以永續標準操作的社區旅遊必須是友善、真實,操作者不一定是NGO(非政府組織),也可能是公司,甚至旅行社,但要有一定比例回饋社區發展,因此財務必須透明。

社區旅遊必須是友善、真實(照片來源:canva)

推動CBT,在泰國已有多年經驗。泰國社會企業Local Alike從2013年起,協助當地人獨立、永續地經營社區的旅遊體驗生意。創辦人Pai Somsak Boonkam在一場TED分享會上指出,泰國每年一兆泰銖的觀光收入,在地人分不到15% ,多數落入少數住在城市的商人手中。

Pai Somsak Boonkam打造以社區為主體的觀光旅遊平台,希望能將壯麗的自然美景與豐富的人文故事帶給遊客,藉由遊程的設計,讓遊客能進入社區與在地人充分互動。他先花時間進入社區進行觀察與評估,進一步了解居民對永續旅遊的想像是什麼?也包含他們期望的薪資及利潤分配。每1元美金會有75分回到遊客造訪的社區,用於當地需要的發展事務,讓觀光行程在運行時也能兼顧守護自然環境、尊重在地文化、為當地帶來工作機會及在地長遠發展等幫助。

創新與永續將成為新旅遊常態

相比之下,陳盈潔認為台灣對永續認知不是那麼廣泛,儘管永續管理的大原則一致,但不同組織就有不同脈絡及紋理,而且永續旅行偏重軟體管理,成果不易立竿見影,加上台灣體制牽涉選舉文化等因素,導致很多事情無法長時間落實,還有政府橫向聯繫不足,常見不同單位投注不同資源做重複的事,缺乏整合,社區一直忙於應付不同公部門,影響其原本該做永續的腳步。

除了政府資源必須有效的跨部門整合,使投入經費產生力量,陳盈潔也強調,社區應確認為何要做旅遊?必須先有共識。旅遊定位與其產業的關係又是什麼?例如做休閒農場卻沒有農產做基礎、推休閒林場卻把樹砍了,這樣要如何推動旅遊?關鍵在於社區必須自己主導,討論出流程,專業者只是引導並在細節處做調整,如果社區無法對願景及目標有共識,什麼都要由他人來做,就像小孩成長過程都是請佣人幫忙,永遠無法獨立自主。她指出,目前倡議的地方創生不能只是做表象的旅遊產業,唯有符合在地的經濟設計跟發展,建構強而有力的在地經濟網絡,才能吸引青年回鄉。

「稻田裡的餐桌計畫」打造農村旅遊,創造農村價值,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照片來源:幸福果食)

疫情爆發後,興起報復性旅遊的心態,欠缺永續目標的檢討。陳盈潔預估,創新與永續將成為新的旅遊常態,台灣應該加速檢視永續觀光管理的機會,評估營運步調是否有朝永續經營的方向努力,且應該是整合式改變,而非點狀式改變。

食住行一起實踐永續旅行

儘管台灣推動永續旅行仍有待加強,但還是有些組織各別在食、衣、住、行、育、樂、購等面向實踐永續的目標,並透過永續管理機制在環境、社會文化、經濟創造共榮局面。其中在南投縣集集鎮,就有全國第一家獲得Control Union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STC Hotel認證的旅館──「兩腳詩集」概念旅館。透過旅宿方式與旅客分享友善大地與友善人群的理念,讓旅客透過旅宿進入社區。

旅行中還有很重要的飲食需求,也可以融入永續的理念,像是「綠色餐飲指南」串聯綠色餐廳及有機觀光農場,建立起綠色旅遊資訊網;還有與農民互動的農村餐桌;以及讓當地司機發展多元服務,鼓勵旅客不要開車,讓在地司機載著旅客到處去講故事、分享當地文化脈絡。

對於「旅行」,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想像,更多的可能性,所以何不試試來一趟具有國際永續旅遊準則的「社區旅行」?社區能怎麼做?旅人可以怎麼參與?從旅遊的各面向切入,如食、衣、住、行、育、樂、購等,可以找到一些很好的提案。

 

指導顧問:吳碧霜

採訪撰文:洪敏隆

專題企畫:吳欣芳

責任編輯:胡善慧、吳素華

延伸閱讀:《看創生大國日本 如何修法推動在地旅遊》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