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明正、吳素華

2016年,「台灣設計聯盟」【註1】向國家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發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提出一個「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的專案計畫,第一年的示範計畫區域在屏東東港及離島金門,兩地的共通性就是小鄉鎮,第一步先做駐點及資源盤點,包括地方特色、文化產業及在地人才等,並透過與在地人士訪談,瞭解所遭遇的障礙;第二步是訪查資料的整理,歸納出在地的優勢及弱點,以及當地人的具體需求;第三步則是用設計的角度提出可行性的指標與施行方案。

計畫主持人之一的郭介誠秘書長表示,當時在屏東東港,運用地方特色產物黑鮪魚及櫻花蝦等圖像,建立設計圖像資料庫,透過視覺設計行銷在地特色,以設計服務的概念建立地方的公共資產,讓在地的產業及商家可自製成視覺識別、包裝紙、紅包袋等。此圖像資料庫對地方頗多助益,因此目前仍持續進行。

從東港案例可知,當「設計力」為地方建立一個公共資產,讓地方產業可以活化運用,等於是為地方產業另闢一條可行之路。郭介誠表示,由於第一年的示範案成效良好,國發會於2017年繼續推動「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的第二年計畫,台灣設計聯盟藉由第一年的經驗,擬定各項在地產業的指標方案,邀集四大設計領域專家擔任顧問團隊,輔導地方運用「設計力」發現及改善問題。當年全台有17個縣市參與計畫,各鄉鎮發掘在地特色與凝聚共識,並於2018年9月在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舉辦計畫成果展及講座,呈現出多元的地方產業樣貌。

計畫到了第三年,於2018年5月和11月分別在「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第1次及第2次會議中提出報告,獲得時任行政院院長賴清德認可,將地方創生定位為國家安全戰略層級的國家政策,並訂定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

台灣設計聯盟過去三年以達成國發會專案計畫為階段性任務,未來仍會持續以顧問名義協助地方創生計畫的執行。郭介誠建議,2019年為地方創生元年,可以讓國人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在地特色與發展。特別是台灣正面臨到少子化與人口高齡化的嚴峻影響,區公所可以主動發掘特色,透過跨領域的討論凝聚共識,形成地方希望達成的願景,讓提案更具多元性及開放性,而後由中央彙整、審查及編列預算,全民配合政府全面性的推動地方創生。

國發會「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協同計畫主持人、台灣設計聯盟秘書長郭介誠(圖片來源:盧明正)

改變與進步  是地方產業永續之鑰

由於政府政策誘因的推動,有些青年農民開始寫企畫案申請補助,從創業的角度來看,農業相較於一般產業的確有較低的門檻,加上都市房價高,青年移居鄉鎮的意願也提升。

新屋牛媽媽農場主人徐國峰和謝秋芸夫婦,8年前來到新屋老家開創人生的第一份事業,看盡了人來人去的現實,也熬過了最艱辛的一段起步的歲月,現在他們很感恩當初做了一個可以讓全家人一起快樂生活的決定。謝秋芸打頭陣,雖然家裡有土地,但是對農務的知識是零,接受政府補助和輔導,儘管頂著高學歷,一切仍然要從頭學起。先生徐國峰先從假日農夫開始,後來毅然放棄產品經理一職,到農場跟太太一起全職工作。他形容務農是自己生命的插曲,現在卻成為一個重要的篇章。

徐國峰指出,「我們希望地方創生能有別於過去社區總體營造或農村再生的概念,期待政府能比較多的聲音或力量來自底層,政策是由中央主管機關在做,但是瞭解地方的屬性需求很重要。」

同樣是新屋地區的青農張何南回憶小時候,每到秋天為了看慶豐收的廟前平安戲,家家戶戶興奮期待,但現在孩子們喜歡聖誕節更勝於地方的節慶。「不能完全怪孩子,因為連看著平安戲長大的我們都開始覺得無聊,因為形式一陳不變,年年重複。廟會的娛樂產業沒有進步,讓小孩不願意去看,時代在變,傳統產業因為沒有變,就沒有人潮,找出每個地方的文化特色與之結合,才能讓村子裡的老人、回鄉青年、遊客三贏。」時代的巨輪不停轉動,地方產業要永續,確實不能再一成不變。

集結在地青農,資源共享,團結力量大(照片來源:新屋巢農)

激發青年認同感與創造力

也在大葉及中原大學任教的郭介誠表示,地方產業若要永續發展,有效規劃產業附加價值,激發青年認同感與創造力,以及強化人才培育,是首要之務。教育部在各大學積極推動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註2】,即可盤點在地資源,透過資料蒐集發現地方創生的DNA,結合企業投資及整合各方資源,建立地方品牌,甚至導入科技力開發新創事業,提高生產力與行銷力,使青年回流地方,達到均衡台灣之目標。郭介誠經常透過教學鼓勵年輕人走出校門,與地方真實接觸,經由設計思考與分析,為地方做好創生的基礎工程;他也鼓勵學生將設計想法寫成企畫書,主動向地方政府提案;不僅服務了社區居民,也獲得了教學相長的機會,可說是一舉數得。

近來,設計界更加強調「設計力」與「社會益」的理念,希望透過設計專業來扮演服務社會的角色。當「設計」變成在地資產,甚至成為地方的公共財,讓地方產業可以活化運用,落實「設計即國力」的經濟目標。未來,如何將社區工作或地方創生結合社會創新跟設計技術,更是另一條可行的道路。

2016年國發會在屏東東港及金門施行示範「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計畫。圖為該計畫的成果展海報(照片來源:國發會網站)

為了跟家人快樂在一起,徐國峰、謝秋芸夫婦返鄉當青農(照片來源:曾雅萍)

註1:「台灣設計聯盟」(Taiwan Design Alliance,TdA)緣起於2006年12月29日,在經濟部工業局陳昭義局長所主持之「研商爭取2011世界設計大會在台舉辦」規劃會議中,由室內設計協會姚政仲理事長提議台灣各設計社團可比擬國際設計聯盟(International Design Alliance,簡稱IDA)組成TdA,以會議的形式,凝聚各設計組織的力量,以加強台灣設計界參與國際事務交流與合作,建立台灣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及設計推廣等設計專業領域間的交流平台。2008年8月29日成立為非營利之社團法人,申請加入的成員背景涵蓋了設計產業界及學術領域,進一步發展出國家設計政策觀念之溝通平台,以接軌國際之設計脈動。

【註2】大學因為獲得公共資源挹注而得以匯集各個專業領域的菁英,近年社會認為大學師生除了在自己專業領域持續研究創新外,更應該主動積極和當地社經及產業發展結合,將知識傳遞給社會大眾,帶動所在地區繁榮與發展,以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為此,教育部為強化大專校院與區域連結及合作,自2017年啟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連結「高教深耕計畫」引導大學師生組成跨領域團隊,在區域發展扮演地方核心智庫角色,主動發掘在地需求,並透過在地優勢分工合作解決問題,帶動當地企業及社區文化的創新發展。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50+就業培力計畫|☛

☛|青少年社區關懷行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