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以牧

 

鹿樂,是一個偏鄉教育資源募集平台。之所以取這樣一個特別的名字,主要是來自英文「rural」(中文可譯做鄉村、偏鄉)的音譯,「鹿樂」這兩個字也在腦海中浮現自由跳躍的景象。這個線上平台成立於2015年,是政大跨領域平台的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向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提的計畫。最主要的任務,在於媒合偏鄉學校與社會大眾,將社會資源藉由鹿樂平台導入偏鄉,提昇偏鄉教育。

 

近年來有不少社會運動與商業活動,透過募集社會資源,包含crowdfunding(群眾募資,主要是金錢或商業活動)或crowdsourcing(群眾外包,含想法、人力、物資、志工 ) 來展現能量。鹿樂平台執行長,同時也是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的主任劉吉軒說:「在2014年便思考,有沒有可能把這樣的機制導入偏鄉教育,讓很多在偏鄉耕耘的學校能得到強大社會資源的支持;同時,也讓社會資源找到出口,並從偏鄉汲取能量。」

 

 

一反過往偏鄉學校弱勢的刻板印象,鹿樂平台上藉由文字、照片及影片所呈現出來的偏鄉學校故事,十分多元、豐富且有內涵。在偏鄉,校長、老師和周遭社區都在努力發展自己的特色,不僅充滿情感,也具有溫度。鹿樂將偏鄉學校的需求和能提供的回饋,結合精彩的故事,透過圖文影音的方式傳遞出去,以引起大眾關注;並更進一步推廣在地社區文化,來形塑城鄉之間的互動氛圍達到共好。

 

為了傳遞有情感及溫度的故事,鹿樂平台在線下實際接觸偏鄉學校與社會大眾。團隊會花數天時間實地到偏鄉,瞭解學校經營方向、校長和老師的教學理念,並與校長討論實際需求。此外,團隊也會拜訪想到偏鄉學校的志工,包含個人或團體,讓志工資源與偏鄉學校能順利媒合在一起。線上故事只是一個起點,不同的立場與問題,仍需靠線下溝通和解決,才能讓媒合真實的發生。在3年多的努力下,鹿樂平台已與106所的偏鄉學校合作,成功媒合800名志工至偏鄉服務。

鹿樂平台執行長劉吉軒 (圖片提供:鹿樂平台)

 

想提昇偏鄉教育,需先瞭解其實際需求。劉吉軒表示,偏鄉學校最缺乏的是師資人力,其中又以藝能科最為嚴重,而這也是志工及社會資源更有機會滿足的部分。鹿樂團隊和志工實地瞭解學校環境與人文特色後,便共同打造出適合偏鄉學校的行動方案。例如彰化市香田國小與親愛愛樂小提琴的資源交流、高雄市寶山國小「部落塗鴉客」的彩繪牆面、新北市十分國小「十分綠」的生態課程、宜蘭縣大里國小媒合在地文史團隊「星奇兒創藝協會」等都有不錯的成果。

 

除了偏鄉學校所提出的需求之外,志工也可以自己提案。鹿樂團隊會與提案者討論,將想法落實成具體方案,再媒合適合的學校。這些方案大多屬於新的形式,也激盪出更多元的火花。例如政大教育系學生提案,於坪林國中進行一天劇團工作坊、李奇芳Oga的「甜點教遊趣」環島甜點烘焙課程、MARQ Films「鏡頭下的心風景」攝影教學與展覽等,都在偏鄉學生中產生好的迴響。

 

另外還有一種今年才開啟的「企業提案」,近來由於許多企業或基金會開始強調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因此會與鹿樂平台接洽,詢問如何參與教學或活動。鹿樂以過往媒合志工與偏鄉學校的經驗為企業連結學校,並協助規劃社會責任方案或員工公益活動。到目前為止,有20多家企業透過鹿樂媒合,開始與偏鄉學校合作。如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捐贈繪本給南投及台南的偏鄉學校;德州儀器、美商科磊公司員工前往偏鄉學校進行志工服務等皆是。

 

十分看重學童教育的鹿樂平台,會與偏鄉學校花上數個月溝通與討論,確定雙方有了共識,才會安排志工進入學校。這些志工來自各行各業,包括了大學生、老師、警察、檢察官、家庭主婦等,他們得以跳脫平日的生活圈、認識偏鄉的文化、人文及教育現場。當志工進到偏鄉學校時,自然也進到了社區。例如校長請託社區居民擔任志工的接待家庭;或是學生為了讓志工老師瞭解自己生長的社區,充當「在地導遊」。在雲林縣子茂村的和平國小,便曾因為校園內的住宿空間無法使用,特別商請社區居民的三合院舊宅供志工住;而學校的孩子也會開心地向志工分享子茂村的特色,並親自帶領志工走訪家鄉的各個角落。

鹿樂平台媒合彰化香田國小與民間志工老師,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烘培。(圖片提供:鹿樂平台)

 

此外,志工若是參與「教學換宿」的專案,就會較長期待在偏鄉學校中,並加深與在地社區的連結;即使學校不提供住宿,志工只是短期來幾個周末或是幾天,有些學校也會因為志工帶來的課程適合社區共同參與,而邀請社區的人一起參加。

 

如在彰化二林鎮的香田國小,課程架構以食農教育為核心,志工老師所帶來的課程也都圍繞著稻米與飲食,學校老師就會邀請社區居民一同參與課程。在2016年盛夏,教學換宿的志工便參與全村的農作物收割,村民也致贈100斤稻米給志工,重溫了逐漸被人淡忘的「相放伴」互助精神。這樣的媒合對彼此來說都是正向的雙贏。

 

雖然鹿樂平台已上軌道,但畢竟是承接教育部的計畫,所以在運作和服務上,難免有公務體系的性質與約束。因此短期間鹿樂平台仍會依靠公家資源,但未來則期待能獨立運作,往社會企業的方向嘗試,減少政府財政上的負擔。

 

劉吉軒認為,若走向社會企業,便有機會拓展社會服務,包括企業服務或是打造成國際化的平台。近年來不論是海外華人、東南亞華裔,甚至是國際志工,都有在詢問是否能到台灣來從事跟偏鄉教育有關的志工服務,因此會是未來鹿樂平台可以開展的機會。

 

透過媒合偏鄉學校與社會多元的資源,縮減城鄉差距,讓城市裡的人與組織,能有更多機會認識台灣偏鄉;而偏鄉的學校與社區,也能透過志工彼此交流,如此雙向的共同成長,能讓台灣社會走往更為正向的道路。這也是不論未來的做法如何,鹿樂平台都不會改變的目標。

 

責任編輯:胡善慧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偏鄉兒童多元學習計劃|☛

☛|青少年社區關懷行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