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銀共居可以增進代間了解,並解決年青世代的居住問題。圖為新北市政府舉辦青銀共居
體驗營的情景。(照片來源:新北市城鄉局社會住宅科)

玖樓共生公寓的專案經理,同時也是負責三峽北大青銀共居計畫的徐苑庭笑著分享,她常常看見青銀室友間透過紙條互動,如長者留水果給青年吃;或是青年請長者幫忙上市場買菜等,實在像極了自己在家裡與母親相處的情形。

當青銀共居遇上社會住宅,一個「家」的無限想像就此開啟。

2017年夏天,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以下簡稱為「城鄉局」)期望以青年與銀髮族群的共居生活,發展出有別於以往的社會住宅供給型態,帶動民間相關產業推動跨世代共居租賃或長照配套等模式,因此委由「玖樓共生公寓」(以下簡稱為「玖樓」)執行「三峽北大青銀共居計畫」,做為全台第一個以青銀共居為宗旨的居住計畫,一同探討跨世代共居的可行性。剛開始是透過三梯次體驗營,共有27位無血緣關係的青銀大使參與;接著依據體驗營所累積的經驗加以調整,於今(2018)年3月又開展另一場為期6個月的青銀「Long Stay」挑戰活動,希望未來逐步邁向較長期的跨世代共居實質模式。

玖樓思考著,難道「社會住宅」不能跳脫過往申請抽籤的流程與框架嗎?玖樓創辦人王維綱說:「我們不希望住戶只是為了政府補助而來入住,然後拍一些溫馨的畫面核銷、達到KPI再申請補助。我們期待長輩可以分享在社區大學的學習、當志工的新鮮事,或是之前當過home爸媽等經驗,與年輕人共同成長與創造。」也因此,「Long Stay」的入住者是從報名者當中,逐一面談入住動機、曾經參與回饋社會及過去青銀共居的經驗,最後徵選出10位,包括3位長者及7位年輕人。「我們希望入住者是願意參與社群、回饋社區及與他人共樂的人。」城鄉局的活動承辦人袁淑貞專員說,期待入住者具有服務別人的能力,彼此成為互助的社群,因此在評選時,確實特別考量曾參與社區志工服務,或是有活動帶領經驗者。

容納10人居住的「家」

三峽北大社會住宅的每一戶都是3房2廳的格局,容納的人數與空間都受限,因此便將3戶打通,變成一個可以容納10人居住的「家」。除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房間外,還設計了「玩」廳、「食」廳、「作」廳,做為住戶間的公共空間。

徐苑庭表示,在「玩」廳,長者與青年可以在裡面一起看電影、打麻將、玩桌遊,屬於熱鬧的空間;在「食」廳,有廚房和一張足以讓10個人共餐的大餐桌,長者與青年可以一起做菜吃飯;在「作」廳,設有幾張工作桌,提供長者與青年一個安靜的場域工作或閱讀。住戶若想要玩樂、吃飯或是工作,就可以去相對應的公共空間,自然就能與不同世代的住戶交流互動。從居住空間著眼,青銀共居宅就是把公共空間最大效益化,把公共空間做為共聚社群的靈魂,致力放入被喜歡的元素,成為寬敞、舒適、願意與別人分享,且讓人想要停留的溫暖所在。

「共樂」戶有一張麻將桌,也可以當玩桌遊使用。(照片來源:新北市城鄉局社會住宅科)

舒服自在無壓力的生活體驗

青銀室友入住的第一件事,就是舉辦「相識營」彼此認識,並協調出大家可以遵守的家規,例如公共空間的使用時間及範圍、若有朋友到訪須經室友同意等;同時,大家也選出一位室長管理水電使用與費用分攤,並安排公共空間的打掃值日生。既是共同擬定的生活規範,所有人便要確實遵守。

「三峽北大青銀共居計畫」因在社會住宅的架構之下,所以具有「只租不賣」與出租給弱勢家戶與青年族群的理念,且因房東是新北市政府,與玖樓其他青銀共居的案子中房東多為長者的情況不同,青銀世代間的地位較為平等,若有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就需相互協調配合。

「由於是『試住』,讓大家體驗這樣的居住模式,好讓未來有更多可能性,因此不希望入住者有太大的壓力,因為跨世代共處本來就不是一開始就能承諾的。」袁淑貞強調,「Long Stay」試辦期間,不僅是政府在尋求未來合宜的住宅政策方向,也是讓入住者摸索自己是否適合與他人共居,因此不會有中途解約被扣押金的狀況。此外,也不會強迫青年或是長者必須花多少時間陪伴對方,或是有必須完成的目標,而是學習德國Geku-Haus公寓的做法,讓不同世代自然且舒服地相處;至於彼此的交流與連結,就透過空間設計的巧思予以增強。這也使得「Long Stay」的交流或許沒有其他青銀共居方案來的「熱鬧」,但卻更有一種屬於「家」的舒適和自在。

「共樂」就是一間很大的客廳,陳設有沙發及大型電視。(照片來源:新北市城鄉局社會住宅科 )

避免世代刻板印象  切合各人真實需求

三峽北大青銀共居計畫雖然只有10位房客,卻已足夠顛覆社會大眾的刻板印象。徐苑庭說,一般認為長者早睡早起,因此最初是將3位長者安排在僅開放到晚上9點的「食」廳,結果當中有位長者其實是習慣晚睡的;同樣地,也有青年表示自己慣於早睡,卻因住在「玩」廳旁以致睡眠品質不佳。最後在開家庭會議後,透過對調房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另外,雖然入住的長者都相當健康,但為了提供長者友善的環境,玖樓也徵詢專家意見,增添了浴缸的無障礙扶手、特製沙發等設施。然而有趣的是,沙發為了增加支撐力,因此坐起來偏硬,長者坐了以後都表示不夠舒服,因此只好從善如流地換回一般偏軟的沙發。這些經驗,讓玖樓瞭解應避免以既有標籤去想像青年或長者的需求。

青年為共居寫上記錄(照片來源;新北市城鄉局社會住宅科)

社會住宅 V.S. 青銀共居的未來

徐苑庭坦言,青銀共居在台灣還不成熟,因此希望三峽北大青銀共居計畫能有不錯的成果,未來有繼續嘗試的可能性。她也以國外青銀共居多為民間舉辦為例,希望未來跨世代共居不一定非要結合政府的社會住宅,而是有更多的民間力量以多元型態進行。

袁淑貞表示,城鄉局在「Long Stay」進行5個月後,就會開始蒐集入住者的意見,希望能瞭解對共居模式產生的社群共識,分享公共空間的使用心得,探討彼此的生活經驗,並提出對未來的看法,這些思考與回饋,都有助於未來居住條件的優化及擬定更好的政策,讓更多人願意走出來參與跨世代的共居模式。

在世代隔閡與居住問題日益嚴重的現今,青銀共居不啻為一帖解方,只是這在台灣尚屬創新模式,且除了政策層面的考量之外,也有國人文化、生活習慣等問題需面對及克服,這也是不論透過政府或是民間力量推動都必須面對的挑戰。因此,除了更適宜的制度制定及管理,未來如何透過宣導甚或教育,將是格外需要加以思考的重點方向。然而畢竟我們已在前進的路上,而未來,將有更多對於家的想像,將一一被開啟,並帶領我們到達有著更多可能的地方。

社區力傳播網編採團隊

記者/攝影|盧明正、張以牧、陳佳楓、胡善慧

編輯|胡善慧

影音|曾雅萍、徐嘉玲

圖表設計|曾雅萍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50+就業培力計畫|☛

☛|青少年社區關懷行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