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受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老師陳端容邀請,前往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社區健康營造」課堂進行單次分享,課堂中的研究生們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於課堂期間也已經分別在台北市4個里進行訪談、嘗試凝聚推廣社區健康促進方案。

此次分享是以雲林縣東勢鄉龍潭村實踐參與式預算經驗為例,進行交流,對一個短短兩年的年輕駐點工作者阿茶而言,反而是透過這次的課堂分享,進行一次較為完整的思考準備,獲益良多,以下內容分上下兩篇,針對課堂分享的彙整。

回顧目前普遍之社區生活現狀

首先,在談社區參與及培力之前,邀請大家先回想自己在社區生活的經驗。你是否曾在所居住的社區參與任何活動?參與社區會議?社區大掃除?到活動中心或里民中心參與社區舉辦的活動?下班或下課後到社區裡參與健身活動,如太極拳或健身操?

藉由以上回顧,或許可以發現,「社區」幾乎只是我們每天出家門去工作求學,或從外面回家前必須經過的地方,人們幾乎沒有社區生活,鮮少在社區裡活動,更重要的是,不太與鄰居互動。最常在社區裡進行的活動頂多是在超商消費,或帶著愛犬到社區裡遛遛,但這些活動基本上都是自己一個人進行,或和家人朋友一起,幾乎不與其他居民交流,人與人間的關係非常疏離。

掌握原子化問題是推動社區工作與培力的關鍵(照片來源:雲林參與式民主協會)

當你需要幫忙時,譬如出遠門,是否有託養寵物的需求?當你人在外,接到送貨司機的電話,是否需要他人幫忙接收包裹?當身體不適時,是否需要他人協助備餐或陪伴就醫?你都找誰幫忙?找同學、朋友、同事、家人或鄰居?經過這幾個情境回顧得知,當我們需要幫忙時,都是優先找少數較熟識的親友,因為與社區居民沒有往來,所以當我們需要他人協助時,不好意思請求鄰居協助。

因此,將目前人人普遍的生活樣態進行小結,必然發現以下之「四不一無」──社區居民之間「不交流」、「不來往」、「不相識」、「不互助」,故社區必「無參與公共事務之認識與需求」。即各過各的生活、互不相干,此即學理所稱之原子化(Disintegration of society)。

原子化是造成社區參與及培力困難之根源

「原子化」是用於認識剖析全世界各種社會矛盾與危機之核心概念,是社區參與及培力所必然面對,必須透過實踐參與式預算才能逐漸克服、解決之根本矛盾。原子化的界定必須花時間與工夫闡釋,若不能精準而深刻地掌握它,必造成社區工作無以開展,且在不知原因之下,只有挫敗、悲觀與放棄相伴。

原子化即生活、生命所需,獨力獲取得到滿足;同樣地,生活與生命所遭遇之一切矛盾、困境,歸於一人之責任,獨自擔負與承受。具體來說,可以將原子化定義為「獨存」,而「獨存」大致上可以從5個面向──獨力、獨用、獨責、獨擔、獨受來理解。

「獨力」是指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人人必須販賣自己的勞動力,獨力賺取貨幣以穩定生活,使得關係是競爭,競爭的關係必然疏離。「獨用」為獨力之其中一種具體表現,也是現在生活中大家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凡利於生活可以順利進行下去,所需的一切物品或資源都是獨用狀態,所以當我們需要物品時,除了想辦法靠自己獨力賺更多錢購買之外,沒有其他選擇,這也是人際關係疏離之因。

「獨責」乃因獨力、獨用,所有生活中會面臨的一切需求、矛盾、困難,皆屬於自己的責任,只能自行面對解決。因為獨力、獨用、獨責,所以矛盾、困境也只能個人「獨自承擔」,包含物質到精神上所有一切,只能一人「獨自承受」。

「五獨」現象造成什麼結果?

以龍潭村「倒垃圾不便」為例,去年在龍潭村挨家逐戶的問卷調查中,統計結果有7成以上居民表示面臨「倒垃圾不便」的困擾。村民們可能因「地廣人稀或風向問題而無法聽到垃圾車的聲音」、「行動不便追趕不上垃圾車」、「住處位置較邊緣,垃圾車沒有每天行經」、「垃圾車因每天垃圾量多寡而難以準時」等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倒垃圾。這造成老人追趕垃圾車時跌倒,或只能以焚燒或任意丟棄處置,衍生長照問題、空氣或環境污染,村民們抱怨連連。為何明明有7成以上的居民表示有此困擾,問題卻依然存在?原因及造成之結果以下列4點說明。

從倒垃圾的社區問題可見人們需要翻轉既有受統治及五獨的認知(照片來源:雲林參與式民主協會)

人與人關係疏離,小問題衍變成大問題

人人各自工作賺取貨幣,再用貨幣去購買各自所需、維持日常生活,物品為個人所有、個人所用,因此,主觀認為可以不需要與他人互動就可以生活。大家不再共用物品、共勞動、共力(合力)解決生活問題,所以人跟人之間很少來往,也就不可能互助共享,關係只會越來越疏離。

因此,有越來越高比例的人,過著趨於獨居化、宅化的生活,漸漸地不與社區甚至家人來往。即便是倒垃圾這件每個家庭天天都需面臨的日常事務,鄰里之間也無法彼此協助。因為原子化,讓人們程度不一的認為「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不需要與他人來往」,在需要協助時,自然也就難以向鄰居開口,久而久之,就不想參與社區,倒垃圾不便問題長年無解、持續惡化可想而知。

一切矛盾「五獨」應對,無法發展出共同討論

原子化讓人人漸不交流、不來往,甚至不相識、不互助,生活中會面臨的問題與需求皆被視為是「個人責任」,自然也就不可能發展「共同討論」的關係,一切問題只能自己獨擔、獨受。延續上面的例子,雖然有7成以上居民表示面臨「倒垃圾不便」的困擾,但也普遍認為這是個人責任而不願意討論,他們會說:「哎呀!這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也不能要求公所,或要求他人幫我們什麼。」因此,倒垃圾的問題困擾著居民的生活已久,但家家戶戶還是獨自承擔,忍受著生活。

由此可知,這些人們都會面臨的困難與需求,因為原子化而被視為是個人的責任,不需要也不應當與他人討論,當然也就不認為有參與社區民主討論會之必要。

一切矛盾「五獨」應對,無法發展出人民自治

當居民面臨倒垃圾不便的問題,最有效的解決方式即發展「自治」,將社區需求視為大家的事,並透過集體的力量討論、決定施行方案,並分工實行,群策群力共同解決。然而,因為「五獨」,一切的矛盾和需求被認定為「自己的責任」,面臨困境是因為自己無能解決,更不可能將各自所遭遇的問題視為集體問題,不出來參與公共事務理所當然。長久下來,自然不會發展「自治」的能力與動力,最後演變成「公共事務是政府的事」,只能交給政府處理,意謂著人民只能受政府統治,而無自治的可能。

人與人關係疏離,形成自我中心,人們「五獨」的活著(照片來源:雲林參與式民主協會)

延續龍潭村倒垃圾不便之社區需求為例,當時雖然有居民出席會議,但普遍將此需求認定是「少數人特殊需求」,如行動不便之村民有這方面的困難,不是整個社區的問題,所以無討論的必要;或認定「僅能要求公所及清潔隊改善」,對於鄰里間透過群策群力,解決問題之可能性,缺乏信心與想像。

「五獨」及人與人關係疏離,必然自我中心

原子化讓人人「五獨」地活著,故言行不可能以同理他人作為優先考量。當社區長年面臨倒垃圾不便,而許多人家中堆置了該丟而不丟的垃圾時,最簡便並即刻有效的處理方式就是焚燒,或找地方任意丟棄,雖然這些行為會造成他人不便及環境污染,但在「五獨」的現狀下,只能如此處置,只要得以維持基本生活品質即可,人人自我中心地從自己的需求出發,無法顧慮他人。

 

延伸閱讀:社區參與及培力怎麼做?參與式預算的運用(下)》

此篇文章由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授權,經本站編輯後刊登。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由一群雲林積極公民組成,希望在雲林推動謂之為台灣民主治理新趨勢的參與式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