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每天中午,當我們要踏進龍潭村共餐食堂(註一)時,都會先看見一位文質彬彬、笑容可掬的人站在門口,為你遞上一枝筆和簽到簿。黃國材(國材叔)在食堂主要負責協助共餐長者簽到,老實說,食堂又沒有領政府補助,簽不簽到有那麼重要嗎?原來簽到也有大學問,可以確認是否有長者沒來吃飯,延伸的問題可能是因身體不舒服沒出門,那要不要去探望?還是因工作過於忙碌,需不需要外帶個便當給他?或是因為就醫或回診所以沒來吃飯?

簽到處還有個隱藏版的功能,可以讓村中許多不識字的長者學寫自己的名字。或許因為國材叔是虔誠的宗教徒,總是極具耐心,不斷鼓舞文盲的長輩練習簽名。他算是同輩中書讀得夠多的人,幫忙代簽對他一點也不困難,然而,他總是希望讓老人家透過學寫名字,產生對自己人生的信心,偶爾會遇到像孩子般賴皮的長者,於是他又會像個和藹的父親,終究勉為其難協助代簽。

黃國材鼓勵社區民眾親筆簽到,並不是為了省事,背後的用心是為幫助文盲長輩練習寫字(照片來源: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不僅如此,國材叔還是最早期提出共餐就是要先試辦的人,是邊行動邊修正的倡議者,甚至辦理共餐期間,他也是率先提出討論議程的人,給予眾人莫大信心。歷經龍潭村的參與式預算,投身社區公共事務,也開始設想更長遠的未來,因此,不管是社區共餐、大掃除,或其他各式各樣的活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覺得人多熱鬧,欣見居民的情感被凝聚,並理解集體共同出力能讓社區更好,所以鮮少缺席。共餐簽到處少不了他,每次大掃除也都開自己的廂型車協助載掃具與垃圾,連公共菜園的泥土裡,都有他捐贈的有機肥。

對倡議社區共好的黃國材來說,社區也算是修「社區共好」的修道場(照片來源: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社區發展龍潭村農特產的自有品牌──花生糖,透過群策群力、集體經營的模式,讓農民收入提高,部分盈餘作為社區公基金,滿足社區各式需求,國材叔曾提及,希望能在村內找個空間讓大家一起玩槌球,兼附娛樂、運動健身、防止失智等多種好處。若不是真心珍惜著龍潭村,怎麼能夠設想如此全面而長遠?我們猜想,對現在的國材叔來說,社區也算是另一個修道場,共同修「社區共好」的道。

 

註一:今年(2021)3月底,遭遇「共餐場地屆期無法續用」的困境,龍潭村社區共餐已自4月起停辦,但另一方面,因參與式預算與共餐而初步凝聚起來的村民們,仍持續對各種社區公共事務,例如:群策群力綠美化,保持著討論。

 

此篇文章由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授權,經本站編輯後刊登。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由一群雲林積極公民組成,希望在雲林推動謂之為台灣民主治理新趨勢的參與式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