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素華

彷如一部電影的開場,女主角背著簡單的行囊,走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鄉間小路上,命運之神會怎麼帶領她,她又會如何走完這條不歸路?!


23年前,蕭瑞巧牧師被分派到台南白河的林子內教會服務。當時這位年輕女子到了一個連進村子的道路都找不到的窮鄉僻壤,報路的老人家還告訴她,一條路直直走,有路走到沒路就到了。途中經過墓地,進了村子迎接她的是滿地垃圾,年輕女子出現在這裡顯得突兀,也難怪村子裡的長者笑她待不久,牧師任期兩年一到一定會離開。

但從小心思細膩的蕭瑞巧,能感受到村民對愛的渴求。基於不服輸的自尊和心裡對村民的憐憫,她下了一個決定──要在林子內待上5年,沒想到後來一待就是23個年頭。其實,她最初到偏郷服務也並非全然出於被動的派任。32年前,她第一次到南投中寮,被一間淹沒在草叢中的教堂和破舊斑駁大門驚嚇到,因為在她認為有上帝的地方不應該如此。

在南投中寮實習的時光,是一連串帶領社區居民改善環境的歷程。她得到居民的鼓勵,開始思考讀神學院成為一位牧師,或許再回到中寮服務。然而當她正式成為牧師後,中寮已有了傳道人,所以才有後來到林子內教會的篇章。

兩塊豎立在入口的意象招牌,像是台南汴頭林子內社區在向過路人招手(照片來源:林子內教會)

 

林子內今日以「心靈的故鄉」的美名傳遍台灣,蕭瑞巧功不可沒。她回憶初到林子內帶著居民打掃環境,孩子丟垃圾就讓他們掃,自己丟自己掃,久了就知道垃圾不要再亂丟。所有的改變都是循序漸進的,對待孩子她有無比的耐心。

在蕭瑞巧身邊長大的孩子李昭輝談起心中的牧師時說:「我認識的蕭牧師是一個溫柔不輕易發怒的人,擁有極其細膩的觀察力。」她不只觀察人,也觀察環境和花草樹木。在林子內長大的孩子都有一段種樹、護樹的記憶,因為美麗的故鄉要自己創造。小樹10年後會和孩子一起長大,那一排迎賓的路樹會成為大家美好的回憶,更重要的是陪孩子走進社區碰觸自己生長的土地,透過種植樹木花草,把社區變漂亮之外,也對自己居住的地方有更深的情感認同,讓年輕人將來願意回來。

一個當年只看得到小孩和老人的社區,透過帶著孩子親近土地,讓孩子認同自己的故鄉,還媒合資源讓孩子開始學樂器,社區中開始有美妙的樂聲,進而建立孩子們的自信心。對於社區的長者,蕭瑞巧也花了不少巧思。她讓他們學畫畫、作手工,然後藉媒體的力量來展現成果,漸漸的有人坐遊覽車來參觀村子,整個村子因而熱絡起來。老人家感到自己沒有被遺棄,也開始有了自信,逐漸參與社區的營造計畫。

 

外公和父親影響她人生重要的兩件事

被問及為何那麼熱衷社區工作,蕭瑞巧回溯童年對父親的記憶。從小看著父親為社區的事情忙裡忙外,有時候半夜鄰居為了死傷的事來敲門,父親也二話不說前去幫忙。她笑說:「我現在對社區工作的熱情,一定是遺傳了父親的DNA」。小時候還有一個影響她深遠的人,就是她的外公。她說起外公時,有一種堅定的語氣和態度。

外公不識字,也不會羅馬拼音,但成天捧著聖經專注地看。有一天外公跟她分享自己如何跟上帝祈求想看懂聖經,後來真的就看懂了,這事對他們產生很大的影響。有一天她在回老家的山腰上,看見外公在屋前專注祥和地讀聖經,那一幕深深地打動她,因此她也開始讓聖經成為人生價值觀的準則,並將其中的教導落實在生活中,成為她終身的實踐。

深信孩子在什麼環境長大就會長成怎樣的蕭瑞巧,把社區營造教育帶入社區,讓小孩在社造的觀念下長大,可以看到未來的希望。她所勾勒的美麗心靈故鄉,並非只有外境的改造,更多是潛移默化的心靈工程。李昭輝最感恩的是牧師願意委身在林子內,影響並且造就不少有才華的年輕人,他想對牧師說:「以前讓您頭痛的小孩們已經長大,服務的路上不再孤單了,除了有上帝同行,還有我們與您一起服務」。

夜裡星空燦爛,蕭瑞巧的一天奔走社區,忙裡忙外,這一刻是她最享受的時光,她坐在星空下禱告,感謝上帝帶她來到林子內,在她人生中此刻回想這一條不歸路,一幕幕像電影般放映著。如今的她領受著這份上天賜予的禮物,內心滿懷感恩地說:「這條不歸路,真是一條幸福的道路。」

花屋是經過社區居民一起動工設計出來的社區美景(照片來源:林子內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