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盧明正

黃春生擔任新北市板橋區龍安里里長邁入第11年,他同時也是龍興社區發展協會的執行長。三年前,他在擔任該協會理事長期間,結合了鄰近歡園、楠興、華東、大安等社區發展協會聯合提案,於101年代表新北市通過審查榮獲內政部福利化社區旗艦計畫--楠仔水岸新樂園,而他就是該計畫的主要推動及執行者。他形容自己是「龜毛性格」的人,認為擔任里長要有很強烈的使命與責任感,絕對不能負人所託,每一件事情務求盡善盡美,他最大的希望是社區福利能夠持續增加,這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標。

 

關懷社區長者與福利

當問到社區多元服務如何操作時,黃春生表示,該協會設有社區關懷據點、新住民關懷服務站及銀髮族俱樂部,幾年下來,該協會已朝向社區多元服務與福利的方向前進,獲得政府的肯定及承攬了多項服務方案,如今已看出協會在社區裡努力的成果。

在關懷據點部分可分成兩部分,一個是設在協會所在地,另一個在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板橋榮譽國民之家(以下簡稱為榮家)。以榮家為例,長者平均年齡為87歲,該協會的志工每次進入榮家,主要工作就是協助及關懷長者,幾年下來,如此互動關係與榮家已建立良好關係與資源連結,如今,榮家主動分享15份餐食,供作該社區獨居老人的送餐來源,也讓社區長者獲得良好的照顧。

龍興社區具有悠久歷史,人口結構以長者居多,白天時年輕人大都外出上學或工作,為了讓社區服務長者能夠更到位,近期黃春生找了一間文創公司試辦合作一年,希望藉由供時下最夯的機器人Zenbo來做長者的居家服務,例如在社區共餐前為長者量血壓及血糖,將測得的資料提供醫療服務參考資料。他也建議,「假使Zenbo廠商能夠植入更多實用的軟體,讓這樣的科技功能更貼心服務,讓長者在生活上獲得更多的幫助。」

 

黃春生里長與民間文創公司合作,希望藉由機器人Zenbo來做長者們的居家服務。(攝影/盧明正 )

在龍興社區擔任訪視、電話問安及社區導覽的志工林清月表示,她經常以電話關心社區的獨居老人和新住民,並且每個月最少有一次家庭訪視,主要是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及環境適應問題。每次家訪時,她總會與他們話家常,若遇到家庭經濟困難需要急難救助的情況,就會立即通知里長,並尋求相關社會資源或救濟補助。此外,她也鼓勵長者要經常參加社區活動,對身心靈與健康較有幫助。

該協會在大觀路二段156巷內借用民宅設有老人共餐服務,每月二次的免費活動經常吸引許多長者參加。協助共餐的志工劉媽媽表示,她住在龍興社區超過40年,透過「老的帶少的」、「住同一條巷子的阿公、阿嬤們」相揪一起做志工。她特別感謝金媽媽熱心提供活動場地,以及善心人士捐贈食材,讓阿公阿嬤來此飽餐一頓,解決了長者在家不易烹調食物的問題。

社區工作服務型態像便利商店

黃春生於104年獲頒新北市特優里長,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為何?黃春生表示,里長在社區的角色頗具多樣性,工作內容幾乎是無所不包,他形容自己的工作型態就好像便利商店,服務時間從來是沒有設限的,而且對居民的服務就是「隨Call要隨到!」,只要里民任何時間來找他,他就會立即服務。他開玩笑說﹕「我好像社區裡的土地公伯,甚至更像萬應公一樣『有求必應』,這樣才會獲得里民的愛戴。」由於之前該社區執行旗艦計畫非常成功,不僅獲得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肯定,並且給予許多新的服務計畫案,例如最近該協會承接與推動失智友善社區計畫及設置服務據點。

當里長對里民的服務範圍愈廣,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愈多,加上里長有例行性的行政事務要做,因此社區環境的清潔維護及長者關懷就需要更多的志工來協助。龍興社區目前有60餘位志工,投入社區服務十分廣泛,並且獲得社區民眾的認同,因此社區服務需求數量從沒間斷過。黃春生強調,他身為一個里長,對於里民的服務與理念的推動者,要有很強烈的使命責任感,絕對不能負人所託,偏偏自己具有「龜毛性格」,為讓所有事情都能做到圓滿地步,他會要求每一件事情做到盡善盡美,並希望社區福利能夠持續增加,這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標。

獲頒特優里長的黃春生希望社區能夠朝向多元服務與福利的方向發展。(攝影/盧明正 )

在推動社區產業發展與落實方面,黃春生表示,該社區是板橋區唯一沒有都市計畫的區塊,社區內髒亂點比其他地方多。因此,104年該協會爭取環保署的社區環境調查及改造計畫,獲得社區環境的改善經費補助,在社區環境調查過程中,意外發現該社區在民國四、五○年代是茉莉花及梔子花的香花產業集散地,從楠仔溝碼頭可通往大漢溪,透過船運將香花運往大稻埕,再出口到外地販售,由此可知該社區曾有一段如此輝煌的歷史。

基於以上理由及重新尋回早期的產業文化,黃里長透過社區環境改造案,結合里民志工力量,在區內浮洲親民公園種植梔子花、在紙廠簡易公園種植茉莉花,甚至在劉家古厝內種植多元品種的茉莉花等,每年夏季茉莉花盛開時,志工就會採收茉莉花來製作香皂及香片茶包。不過,黃里長對於梔子花獨有情鍾,原來梔子花不僅是庭園觀賞植物,每年四月開出白色的花,花朵可以提煉成香精,至12月果實梔子成熟時,還可以作為中藥材,具有消炎祛熱的功效;梔子亦含有黃色的梔子素,早期先民還拿梔子當成甜仔粿及黃豆乾的染色劑。

延續社區產業生命力

黃春生將先民的智慧拿到現代來運用,於是,他拿梔子來做染劑,運用絞染技術製成有圖案的布料,由於過去他與太太一起開設西裝裁縫店,結合兩人的專業手藝,將裁縫技術傳授給社區志工,縫製成各式帽子、布包及公仔娃娃等,當作社區發展的義賣品,扣除成本的所得收入作為社區長者共餐及三節加菜金使用,他期盼「黃染」能夠成為該社區的代名詞,讓本地的香花歷史產業特色,成為社區發展的新動力。

龍興社區發展協會於五年前在承辦衛福部旗艦計畫時,區內的台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張純櫻教授主動與他聯絡,希望該校能夠與龍興社區建立藝術方面的連結。經過討論之後,共同決議以「龍」為主題,期望打造龍興社區成為「龍的故鄉」,由台藝大學生設計九條Q版的龍形象,繪製在社區巷弄的牆上。而龍興社區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整理巷弄通道,處理彩繪牆面及漆上白底,好讓台藝大學生進行彩繪工作,就這樣,台藝大學生每一學期就在龍興社區完成二至三面的彩繪牆,為社區環境美化增添藝術氛圍。

台藝大通識教育課程的學員也是多才多藝,他們在旗艦計畫成果展時,在舞台上展現高超舞藝及樂器表演,為社區營造多元的藝術氣氛。黃春生說,由於台藝大每學期選修通識教育的學生不盡相同,讓藝術展演的氣氛更具多樣性,並且經常創造有趣話題,例如今年台藝大學生發揮環保創意,利用寶特瓶製作一個大龍頭,結合長型龍身的旗幟,在社區遊行時引來眾多目光,讓社區長者感染年輕人的青春氣息。

解決社區停車問題

龍興社區是典型的老社區,區內除了人多、車多及房子多外,巷弄亦十分狹窄,在都市不斷發展之下停車位不足,機車位也都一位難求。從年輕就移居於此的黃春生感受最深,他表示,早在他上任之初就建議在社區堤防外增設大型停車場,在市議員何博文四處奔走下,終於今年11月定案,爭取到開設堤防橫移門,水利局和交通局在堤外規劃近百個車位,預計今年底可以動工,不僅解決了社區停車問題,也方便民眾進入堤防內做休閒活動。此外,黃里長還有第二個期盼,就是該社區在大觀路二段有一處交通引道,因為設計不良經常發生事故,他盼望市政府能夠協助改善引道設施,避免交通事故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