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張以牧

 

在中國上海的一個廣場上,一名婦女從冰箱中取出她所需的食物。每月的必要花費都在她的腦海中。她的丈夫癱瘓了,孩子需要生活物品以面對新學期。

 

因為這些需求,她正掙扎地維持生計。而這就是為什麼在她需要的時候,這台公共的分享冰箱成了寶貴的資源。

 

在上海,類似的家庭有23萬戶,他們每月掙得的薪水幾乎無法負擔生活的基本開銷;然而同樣在這個城市,每天浪費數噸的有機產品,其中大部分是食物。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並擴展自己食物銀行的服務,設立在上海的綠洲食物銀行(「全球食物銀行網絡」目前在中國唯一的認證會員)設計了「分享冰箱」,讓需要幫助的家庭更容易取得食物。鄰近的社區機構和餐館都可以將剩餘且安全的食物,存入擺放於公共空間的冰箱中,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無償地從冰箱拿取食物。

 

「每台冰箱就像一個迷你食物銀行。」綠洲食物銀行主任暨理事長李冰博士如此說。她表示,在食物銀行體系尚未健全的地區,分享冰箱是可行的替代方案。

 

使用者透過分享冰箱的科技辨識,包含二維碼、臉部辨識、微信、身分證字號等,就可以每天從冰箱中取得飽足的一餐。綠洲食物銀行也透過這項科技所提供的資料,瞭解哪些地方最需要食物,以及需要的食物類型。接著,食物銀行的志工便會到各個分享冰箱取出剩餘的食物,到鄰近的社區分享。

 

自2016年計畫啟動以來,已有4萬多人從冰箱中獲得食物。綠洲食物銀行目前正計畫擴大規模,要在上海各個角落設置1,000台分享冰箱。

 

李冰說:「從某種意義上說,分享冰箱為慈善企業和團體提供了一個投入社區的平臺;並讓有需要的人,知道在這裡能獲得幫助。」

 

事實上,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那位婦女,現在正回饋幫助她的社區。暑假期間,她和兒子在文化中心做志工,該文化中心最近還授予她兒子「慈善使者」的頭銜。

 

分享冰箱受到國際食物銀行界的認可

在2018年於美國休士頓所舉辦的全球食物銀行網絡(GFN)年會上,分享冰箱榮獲全球食物銀行創新獎。這個獎項主要是在表彰能大幅提升自身食物銀行面對飢餓需求的創新方案。在年會中,12組決選名單向100多個食物銀行機構的出席者介紹了他們的方案,報告完後便全體投票確定獲獎名單。12組決選名單分別是:

 

  • 羅薩里奧食物銀行─食物親自上門:社區服務中的顛覆性技術(阿根廷)
  • FoodForward South Africa ─ 食物分享數位平臺(南非)
  • ABACO ─ 退貨物流(哥倫比亞)
  • Food For All Ghana ─ 提供食物給所有迦納人(迦納)
  • 布宜諾斯艾利斯食物銀行 ─ Salvemos la Comida 「讓我們拯救食物」(阿根廷)
  • 波哥大食物銀行 ─ 整體營養方案(哥倫比亞)
  • 西澳大利亞食物銀行 ─ 社區廚房(澳大利亞)
  • 印度食物銀行網絡 ─ 學校營養計畫(印度)
  • 哥多華食物銀行基金會 ─ 水果和蔬菜回收計畫(阿根廷)
  • 墨西哥食物銀行 ─ 如家庭般用餐(墨西哥)
  • 密西沙加食物銀行 ─ AquaGrow養殖場(加拿大)
  • SACIAR基金會 ─ Obtaining the SACIAR Organic Payment(哥倫比亞)
  • 綠洲食物銀行 ─ 分享冰箱(中國)

 

受助者能從遍布上海的冰箱取得捐贈的食物,這項創新的技術,也讓分享冰享獲獎。李冰說:「我們很榮幸能獲得這個獎項,這是來自專業的肯定,也對我們未來募集食物與推廣分享冰箱有相當的幫助。」

 

高科技分享冰箱可以透過二維碼、臉部辨識、微信、身分證字號等方式登入(圖片來源:全球食物銀行)

上海受助者排隊使用分享冰箱(照片來源:全球食物銀行)

The article has been authorized by GFN’s certified member of Taiwan People’s Food Bank(本文業經GFN在台之會員—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授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