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佳楓

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統計(以下簡稱水保局),台灣目前有4,232個農村,為了讓農村社區永續發展、生態環境不受破壞,並能維持居民生活品質及活力,水保局自2010年開始結合各部會力量推動農村再生計畫。

青年農民(以下簡稱「青農」)是台灣農村未來的支撐力量,也是地方創生的啟動關鍵。因此,水保局台南分局特別盤點南部青農夥伴,偕同相關單位、地方創生委員一起至日本見習,將成功經驗帶回台灣,並透過舉辦「2019年青農舞台、連攜創生台日論壇成果發表會」,安排青農們分享在日本見習所見。

充滿在地熱情的嘉義縣青年農民聯誼會成員(照片來源:中華民國農會)

透過設計闡述文化  展現地方獨特魅力

2019年獲得AOC英國皇家學院巧克力大賽銀牌的屏東青年果農邱濬宇,分享日本如何透過設計傳達當地文化。東京近郊荒廢的千葉保田小學保留教育意義,以嶄新的空間傳達地方獨特魅力,透過設計及技術保留學生桌椅、衣帽、環境器材和設置,讓返鄉的人充滿回憶;也規劃完整的觀光工廠,提供泡溫泉、體驗活動、住宿,以及當地小農商品集中販售,讓農民走進市場面對消費者,不但讓消費者可到產地直接感受,也創造機會讓當地人與來自各地的旅客交流,使千葉縣踏出成功創生的第一步。

台南以低密度養殖龍膽石斑聞名的青農郭俊瑋,對於日本加工、行銷及產業鏈結合的運作狀況,感到受益良多。他分享在日本所見水產直銷狀態,及如何透過人道宰殺、溫控技術來保持漁獲鮮度,並表示,因為一個產業鍊的運作需要六個專業人才,以自己的小農運作型態為例,要從生產到行銷全部承包,真的很辛苦。因此,小成功靠個人,大成就靠團隊。青農若能結盟,節省成本,將能把力量發揮到最大。

用心對待食物 實現地產地銷

來自屏東縣佳冬鄉的蓮霧青農楊鈞賀,分享日本人對待食物的用心,並表示在日本千葉縣時,看到農家收割將水稻伏倒在地上,目的是要把稻桿上的胺基酸和養分回留在稻穀上,這樣的作法,讓米飯好吃又健康。

此外,日本人成立直賣所,將交易點從遠端拉到居民周遭,讓農民可以自己上架、決定價格、直接面對消費者,如此一來,農產品在採收隔天就能送達消費者手中。因為要自己面對消費者,農民們會想辦法提高產品品質,因此產出更符合需求的作物。楊鈞賀表示,直賣所一開店就有很多人排隊購買產品,包括罕見的秋葵的花、昆蟲、雞糞肥料等,而且只向農民收取15%的管銷費用,不但落實地產、地銷,幫助農民降低成本,消費者也可直接受惠。

許多青農返鄉遇困境,但屏東青年楊鈞賀則是靠著種蓮霧脫離困境(照片來源:楊均賀)

導入科技省時省力  減少出貨壓力

放棄14年教師生涯的62年次台南新農賴建良,分享日本行時,見識到40年不換土的離地栽培技術。農民透過溫度、濕度及高溫殺菌的技術控制,並供予微生物菌種,讓瓜田可以全年採收洋香瓜。他返台後與學術單位研究相關技術並表示:「除了這些技術外,日本人專心、專業做好一件事,並努力解決問題的精神,真是讓我欽佩不已。」

屏東縣新園鄉的青農鄭欽文,則分享他在日本JA全農(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參訪時所見。因為日本某些地區的老農民只管種植、不擅銷售,因此農民都把貨送到選果場,再由協作場分類與銷售。選果場不但由選果職人進行專業分級,並導入科技、減少勞力,不但省時省力,還能減少出貨壓力,其科技輸送、檢核、包裝、追蹤履歷的過程,提高了產業鏈的品質,也帶動區域品牌競爭力與協作。

強調在地特色  助人助己

屏東縣蜂農王重鈞則笑說:「日本人好會!他們總是可以結合許多活動與話題,實現地產、地銷,任何產品都能衍生出很多加工商品或體驗活動,無論如何就是想盡辦法要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上。」不喜歡吃魚沒關係,他會設計釣魚或農閒體驗;不喜歡玩沒關係,他會製作魚圖案的生活用品,且在不同的月份都有產物的季節限定活動。一樣是蜂蜜,在日本卻能以五到十倍的價錢出售,原因在於日本人很擅長強調在地特色,讓消費者感受到不同的風味與故事。

僅31歲的王重鈞也分享自己的青農心路歷程,他認為如今已非單打獨鬥的時代,不但要凸顯特色吸引顧客,也需有社區經濟共好的概念,例如一位旅客原本只是來買魚,就可以介紹他跟隔壁買水果,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受益。

商品連結情感  讓顧客聽得懂

曾用近四年的時間,將斗南鎮農會不到千萬的營業額提高到二億的幕後推手──精米工廠廠長蔡清德,也分享自己的銷售祕訣,他認為讓產品獲獎、受到肯定,是最快被看見的方式。「要用消費者認知的思維提供商品,等到商品有影響力後,再將自己的理念傳達給消費者,若能把產地及產品的精神,轉換成顧客聽得懂的語言傳達出去,幫助很大。」再來是強調特色,以情感面的訴求方式來獲得客戶。他舉例,若要與青農陳健福的「搖滾雞」競爭的話,可取名「江蕙雞」,標榜自己養的雞都是聽江蕙的歌長大,或許可以增加產品被接受的程度,畢竟國民歌手江蕙對於台灣民眾而言,情感連結力會更強。

水保局副局長林長立表示,農村產業要永續發展,地方才能活化。因此,近年來水保局不斷調整推動方式,不但著重在軟體發展,也搭配硬體設施。雖然地方創生的精神是希望能以投資代替補助,但水保局期待相輔相成,成為青農的助力。因此水保局近年來致力推動「青年回留農村」,成立策略聯盟,透過培訓、交流、技術培養、文化傳承、創造就業機會,協助農產品優化及品牌建立,進而結合小農們的力量,串連每個點,形成彼此交流的競合關係。

水保局台南分局今年以青農舞台串連地方創生議題,推行一系列活動與論壇(照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台南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