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佳楓

在咖啡店的角落放著一次性的咖啡杯套,旁邊寫著:「響應環保,杯套請自取並重覆使用」;而另一個角落則販售麻布材質的文青咖啡杯套,一旁的小卡片上寫「用『一杯咖啡袋』為社區婦女加油!」這個強調社會創新與跨界合作,支持社區女性邁向自給自足,且將盈餘投入下一個公益使用的活動,是「蘆葦女力」結合公益夥伴所推動的愛循環。

在連鎖咖啡店中,常看到文青風的「一杯咖啡袋」(照片來源:蘆葦女力公益信託社會福利基金)

用創新跨界合作 翻轉老舊社區

蘆葦女力是前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康淑華所創,2017年榮獲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頒發「愛心獎」的康淑華,投入獎金十萬美元成立「蘆葦女力公益信託社會福利基金」。康淑華回憶,高中時因為好友借她看了一本「人間」雜誌,而對社會議題產生興趣,在輔仁大學社工系豐富溫暖的學習環境下開啟她20多年的社工生涯,投入老人、受刑人家屬及婦幼服務。

有感於「社會創新」及「跨界合作」所厚植地方的影響力,在婦援會工作期間,看見許多在地團體企盼幫助社區婦女朋友,卻沒有資源可獲得企業支持。因此,蘆葦女力於去年成立後,結合「循環經濟 x女力發展」、「共融沙龍」及「大橋83社區計畫」等計畫,關懷循環經濟、女力發展、移人文化、社區營造、長期照顧等議題,並期望透過社區組織積極協助婦女的經濟發展與自立,打造青銀世代的共同場域。

大橋83老屋活化後,成為青銀幼三代共融、銀髮活力圈的社區服務站。(照片來源:蘆葦女力公益信託社會福利基金)

享受咖啡時光 喝一杯勇氣的特調

康淑華表示,傳統價值觀束縛女性,當面臨生育或照顧家庭的人生抉擇,經常面對不友善的挑戰,尤其偏鄉地區面臨人口老化與就業資源缺乏的問題,更讓很多社區婦女有志難伸。由於許多婦女擅長傳統手作技藝,不僅可以支持她們的身心成就感,更能轉化為實際收益進而再投注公益,因此蘆葦女力與咖啡連鎖店合作,將來自薩爾瓦多與盧安達產區,由婦女栽種及採收的咖啡豆袋加以設計,一起實踐創新公益的想法,

台灣人喝咖啡的風氣盛行,人手一杯咖啡隨處可見。然而咖啡從生豆採集,到變成一杯美味咖啡的過程,不論是咖啡豆的麻布袋、咖啡殘渣、一次性紙杯、杯套或提袋等都會為環境帶來影響。台灣市售的咖啡豆,約9成都來自於國外進口,據農委會統計,2001年咖啡整體進口量約1.4 萬公噸,從2013年起,進口量每年穩定成長約10%,2018年的進口量大約有4萬噸,估計每年會使用掉130萬個咖啡豆麻布袋。

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原本將被丟棄的麻布袋,蘆葦女力找了擅長布品設計的步野、、朵克麗手作以及長期耕耘婦女手作的婦女新知協會,把進口的咖啡豆廢棄麻布袋轉化為商品,除了讓消費者可以蒐集杯套來兌換蘆葦女力的文創手工藝品,也支持社區團體邁向永續營運,共同推動循環經濟,支持女力發展;此外也於門市通路販售婦女文創手作,部分所得回饋蘆葦女力基金,支持社會創新理念,以培力更多的社區婦女與團體,讓愛與行動循環到下一個公益行動中。

康淑華說,有很多社區組織在協助婦女自立的過程中,面臨經費匱乏的問題,因此,蘆葦女力盼能銜接跨界的社會資源,支持社區女性組織邁向社會創新及自給自足。蘆葦女力執行總監洪寧則表示,除了社區婦女自立行動外,蘆葦女力也與大橋工舍一起合作裝修迪化街二段83巷「大橋83」這個廢棄的老屋,並透過爺奶烘焙等各類課程,打造青銀幼三代共融、銀髮活力圈的社區服務站。未來期待透過蘆葦女力的挹注,協助社區團體推動落實循環經濟,有更多能量往社會創新之路前進。

前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康淑華(右2),捐出榮獲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頒發愛心獎獎金,作為公益基金,並推動社區工作(照片來源:蘆葦女力公益信託社會福利基金)

廢棄的咖啡豆袋,在地方媽媽的巧手下,化身大大小小的文青袋。(照片來源:蘆葦女力公益信託社會福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