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明正

桌上遊戲(Tabletop game),簡稱為桌遊,運用在團體中可以提升兒童的參與度與學習力。花蓮家扶中心社工督導王芯婷社工師表示,在兒少輔導工作中,「桌遊」提供一個真實的兒童互動狀態,讓社工員從遊戲中觀察人際互動狀態並進行分析評估,提供處遇的切入點,以幫助孩子透過練習改善人際關係。


「遊戲」是孩子最自然的溝通媒介,能表現出內在情感世界與生活經驗。花蓮家扶中心社工督導王芯婷社工師擁有多年兒少輔導與團體培力經驗,她表示「桌遊」是以家庭室內娛樂為出發點的設計,藉由遊戲增進親子互動,讓父母從孩子遊戲中判斷、決策、行動,以瞭解孩子的觀念及思想。

現代的孩子過度使用3C產品,花許多時間在社群平台及線上遊戲,較少有與他人接觸的機會,失去了人際交往與控制情緒的敏銳性,桌遊則提供了一個真實的互動場域;此外,孩童的專注力有限,而兒童桌遊的特性則是時間短、有彈性,遊戲規則可依互動情況自由變化。若將桌遊運用在兒少輔導工作中,社工員就能從遊戲中觀察孩子的人際互動狀態,且每一項遊戲皆有其設計哲理及學習內容,不僅提供處遇的切入點,並透過練習改善原本的人際關係。

王芯婷表示,桌遊是在日常生活上較易取得的媒材,運用成本也比較低,只要社工員帶著媒材,不需要到戶外,只要一張桌子,透過幾場桌遊的團體活動,就能觀察孩童情緒反應、瞭解人際互動關係,此外社工員也能直接參與遊戲,與孩子建立關係,以達輔導的目的。因此,她經常鼓勵社工員在輔導兒少工作時,不妨準備幾套「桌遊」在身上,只要善加利用就成為與孩子建立關係的重要利器。

基督教會芥菜種會長期關懷社區中的弱勢家庭,透過社工及社區志工的陪伴輔導,解決受助者的生活難題並導正偏差行為,希望藉由桌遊課程幫助社工員在個案服務中加強一項工作方法,增強工作人員的知識及能力,因此在會內安排了「從遊戲中陪伴孩子──運用桌上遊戲於兒少輔導工作」訓練課程,邀請王芯婷擔任講員,教導工作人員運用桌遊這項工具,讓芥菜種會所幫助的孩子們能在活動中提昇自信與人際合作能力,進而發展健康、正向的人格特質。

王芯婷為社工員訓練規劃了兩天的課程,第一天是介紹及體驗桌遊,拆解活動過程中的情緒變化,讓社工員瞭解自己的辨別能力,並將互動過程意涵運用在兒少輔導工作,藉此瞭解孩子的情緒反應、行為能力及人際互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社工員在上完第一天的課程之後,必須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兩周內至少完成一次帶領桌遊的活動,並將操作經驗及遇到的困難,在第二次的課程中提出來討論,以求分析及改善。由於兒少的家庭也是社工員的輔導對象,因此,第二次課程著重在「親子桌遊」運用在兒少的家庭中,教導如何透過桌遊來增進親子互動與溝通,達到自我成就與信任感。

「與孩子玩遊戲之前,先讓自己也愛玩遊戲。」芥菜種會社工組長黃柔表示,小時候她玩的是掌上型電動遊戲,深知電玩對時下孩子的巨大吸引力。因此,當她探訪兒少個案時就會準備幾套桌遊在身上,透過遊戲過程瞭解個案的情緒反應與人格特質。而另一位即將當媽媽的社工員劉婷方則表示,過去她在教會帶領課輔班時,較多以「紅綠燈」、「貓捉老鼠」的肢體遊戲為主,經過這一堂課程的學習,以後她就會增加「桌遊」來增進與孩子的互動關係。

花蓮家扶中心社工督導王芯婷社工師(站立者)講授「桌遊」運用在兒少輔導工作的技巧。(圖片來源:盧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