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盧明正

自103年起,台北市石牌國小與財團法人北投文化基金會合作開辦「石牌樂齡學堂」,負責該項業務的石牌國小輔導室何采璇老師表示,該校屬於大都會區的學校,為了配合教育局的政策,錯開課程安排才把三個才藝教室空出來,供給25位長者作為六個不同課程班別使用。

石牌國小樂齡健康學堂(資料來源:北投文化基金會提供)

祖孫共學共餐  社區健康和樂

「『石牌樂齡學堂』希望阿公、阿嬤牽著孫子女一同來上學。除了將小朋友交給學校,阿公、阿嬤也能留在學校一起參加有益身心靈健康的課程,以營造一個祖孫共學、健康和樂的社區。」何采璇指出,該學堂每年三月招生,對象以該校學生的長者為優先,課程內容有複合式運動、綜合生活才藝及趣味朗讀及班級經營等,中午和小朋友一同享用營養午餐,然後再帶孫子一起回家。

社區借用學校的餘裕空間作為活動場地時有所聞,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張鈺微表示,該基金會起初是向北投國小借用活動中心辦理「樂齡健康學堂」,但因場地位於地下室,長者們需要上下樓極為不方便,因此,一年合約到期後就沒有再續約,另覓到目前使用的石牌國小的教室。

石牌樂齡學堂是台北市第一所利用國小空間打造的老人據點,不僅讓長者獲得需要的終身學習,同時也活化了學校的餘裕空間,共創社區與學校雙贏的合作模式。因應當前少子化及高齡人口成長,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訂定「廢併校活化暨閒置校舍-國民中小學整併之處理原則」針對國中、小學能夠妥善運用餘裕空間,規劃多元用途以提升教育品質及整合資源。

負責國中小學閒置校舍空間活化利用業務、國前署國中小及學前教育組陳小姐指出,依據該部頒布之「國民中小學整併後校園活化再利用輔導計畫」,各縣市學校以教育與文化為優先用途,例如中途安置中心、理念學校中心、自然環境中心、社區學習中心、創作藝術中心、遊憩驛站中心、在地文化中心或其他功能等。

 

校園活化再利用階段圖(資料來源: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讓小學有更多功能,成為銀髮課程的新去處(攝影/陳大衛)